在財經媒體日子並不好過的當下,7月新創辦的《華夏理財》雜志如何定位?剛度過50歲生日的《故事會》怎樣調整編輯思路以適應新媒體趨勢?紙媒如何吟唱“夕陽無限好”,而不必惆悵“只是近黃昏”?9月14日,刊博會期間舉行的中國郵政報刊發行高峰論壇上,除圍繞郵報發行方面的議題展開探討外,傳統紙媒生存發展這個早已不新鮮的話題依舊是報刊一線實操者、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他們不吝分享成功經驗,為紙媒指點“新活法”。
全媒體激發紙媒重新定位
面對紙質媒體面臨種群危機的危言聳聽,與會嘉賓無一例外表現出信心。“狼真的來了,但是狼未必能吃掉整個羊群。”新華社副秘書長姚光認為,新媒體沖擊傳統媒體,迫使報刊行業深度洗牌,會使中國報刊太多太濫的狀況得到改善,會使一部分不該出局的報刊重新定位,適者就能生存,強者就會不敗。
《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的觀點是,報刊不可能消亡,但是它會小眾化、專業化、貴族化。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方卿提出了“夕陽紅”這個詩意的概念,他說:“在可預期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傳統媒體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我將這個階段稱為夕陽期,正如人生的4個階段,夕陽期才是盡情享受生活的階段,紙媒還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期。”
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承偉認為,全媒體不可能把紙質媒體全消滅,但會促使紙質出版物擁有“新活法”。
提升專業性內容
姚光認為,數字化只是報刊轉型發展的路徑之一,並不能徹底化解報刊的生存危機。紙媒既不能過於悲觀、無所作為,也不能盲從盲動、跟風而進,必須找准市場定位,突出自身特點,做好內容,搞好服務。
水皮直言,數字化僅僅是傳統報刊的選擇之一,與IT出身的新媒體人競爭,是以己之短擊人之長。“新聞移動終端絕不是我們的出路,網易也好,搜狐也好,在一個移動終端平台上搞上百個媒體終端,大家沒有那麼多時間到上面找某個移動終端。在門戶網站大發展時期,傳統媒體沒有在互聯網上找到出路,在移動終端時期也如此,不如把時間花在自身內容專業性的提升上,還要花在以客戶為主導的多種經營上。”
產品要考慮客戶體驗
水皮介紹道,《華夏時報》的收入增長大部分來自報紙之外,其中佔大頭的是兩年前介入的電影廣告經營。兩年前,在萬達拿代理權兩年隻要8000萬元,到了今年6月再拿代理權,價格攀升到2.4億元,即便這樣也依然要拿下這塊市場,因為電影廣告是所有廣告門類中唯一增長的品種。此外,《華夏時報》還為自己的汽車客戶拿到了萬達廣場的獨家代理權,將全國70多個萬達廣場的LED廣告一舉拿下。此外,《華夏時報》今年7月剛創辦了《華夏理財》,有些同類期刊在關門,為什麼還要創辦一本新的刊物?對此,水皮解釋說,經調查70%以上家庭都是女性掌握財產,其實理財市場的主力人群是女性,做一份太過財經的雜志是沒有讀者的。針對女性的特點,這份雜志做出了這樣的定位——“財富八卦,八卦財富”,所謂“財富八卦”就是有錢人的奇事異聞,如王菲和李亞鵬的財產怎麼分配、王菲的財產信托是怎麼做的,相信大家不會不感興趣。
水皮認為,未來的雜志可能要往高端、大氣、上檔次上做,尋求與眾不同的感覺。“這就是做產品的概念,產品設計一定要考慮客戶體驗,蘋果、臉譜的成功最主要的不在於技術創新,而在於客戶體驗,將很多並非最新的技術進行了最好的組合。”
專注觀點和靈魂打造
何承偉從1973年開始已經做了40年《故事會》。近年來,他經常與世界紙媒出版商進行交流,大家發現,紙媒隻有找到數字媒體的弱點才能生存下去:數字化閱讀面臨設計過度和信息雜亂的煩惱,缺少優秀傳統書刊編輯的理念和內容精髓的享受。“今天如果你還堅持做紙質出版,就要多用內容打造你的靈魂,所謂靈魂就是報刊的觀點。紙媒應該轉變編輯思路,從信息的堆砌轉到觀點和靈魂的打造。”
其實,何承偉不建議討論誰把誰消滅的問題,他認為,數字化與紙媒要從抗衡走向鏈接,而且目前這種鏈接正在進行三步走。第一階段是紙媒的搬家,很多紙媒都做了嘗試但是並未成功,“新瓶裝舊酒”並不可取﹔第二階段即互動閱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二維碼,但在讓讀者獲得完美的閱讀體驗方面還有待提升﹔現在出現的第三階段,就是期刊由單一的紙媒出版向全媒體發展。何承偉表示,這也正是剛度過50歲生日的《故事會》正在尋找的“新活法”,“編輯要謀求出版的化學反應,數字化時代的編輯部要成為全面整合信息的眼睛。《故事會》正在把編輯團隊轉變成可以進行多媒體創作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