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耐克“活出你的偉大”系列廣告的符號學解讀

 梁湘梓

2013年11月22日09:4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  要﹞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耐克推出的“活出你的偉大”系列廣告被認為是耐克一次成功的潛伏營銷案例。從一系列的伴隨文本活動,我們可以看到耐克將其線上線下活動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也滿足了消費者對廣告的一種相關性期待。在這一系列廣告中還存在著神話的構建、展面與刺點、標出性以及廣告在符號雙軸實際操作上做出的努力。通過對耐克“活出你的偉大”系列廣告的符號學解讀,我們可以厘清潛伏營銷怎樣利用廣告符號對目標受眾產生影響。

﹝關鍵詞﹞符號學、耐克、活出你的偉大、伴隨文本、神話

2012年北京時間7月27日,倫敦奧運會如期而至。面對如此重大的體育賽事,許多商家都將對它期許已久,耐克也不例外。只是今年,耐克並非倫敦奧運會的官方贊助商,這也就意味著,耐克不能在其奧運廣告中直接使用五環標識,也不能出現“2012”和“金牌”字樣等內容。除此之外,組委會還明令禁止運動員在網絡上發布任何圖片和視頻,以免非贊助商借機出鏡。

面對如此多的“規定動作”,耐克並沒有望而卻步。7月27日,耐克在全球統一的廣告片“活出你的偉大”開始在網絡上預熱。隨后,這支TVC廣告正式登陸全球25個國家的電視台。

奧運會結束后,據國外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被訪的1034名美國消費者中有37%認為耐克是本屆奧運會贊助商,而正牌贊助商阿迪達斯卻隻被24%的被訪者正確“指認”。[]那麼,耐克此次推出的“活出你的偉大”系列廣告為何能收獲成功?面對奧組委的諸多限制,它是如何運用符號語言來“收買”消費者?

一、“偉大”神話的構建

(一)“偉大”的命名

巴爾特在《符號學原理》一書中認為任何物一旦被人類使用,就會符號化。給任何物一個稱呼,就是一個符號行為。漢代劉熙《釋名》說:“名,明也,名實是分明也。”是名讓實變“明”。那麼,耐克為何將此次奧運期間推出的廣告命名為“活出你的偉大”?

我們可以將“活出你的偉大”看作是耐克廣告的文字能指,無論是這個能指中的“你的”,還是“偉大”,都表現了這個廣告語的所指—一種獨特的體育精神。在這裡,耐克強調的是活出“你的”偉大,偉大並不隻屬於那些光鮮亮麗的運動員,每個人隻要能夠突破自己,和自己競賽,就是對偉大的一種詮釋,這也是體育本質的一種回歸。

此外,“你的”這個簡單的能指,所指卻指向了所有的受眾,代表著的是每一個人。耐克這樣的命名,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因為它說的就是每一個人的“偉大”。

(二)廣告符號意義的生成

在符號的生成和轉移過程中,轉義層面最終提供的是概念化的神話,羅蘭·巴爾特稱“神話是一種傳播體系,它是一種訊息……一種意指作用的方式、一種形式。”[]巴爾特以玫瑰為例,解釋了這一觀點。將玫瑰視為能指,它所指向的概念就是“芬芳”等等,即為第一意義系統所指,我們稱之為直接意指(外延)。當用玫瑰意指愛情時,第一層次的“能指”與“所指”便結合起來構成了一個新的能指,指向愛情,這是含蓄意指(內涵)。而事實上,人們看到玫瑰就會跳過其本義直接聯想到愛情,這樣就建構了一個神話。所以,神話是賦予事物文化內涵,並由此所建構新的符號系統的一種方式。(如圖1)

(圖1 “神話”的構建)

下面,就將“活出你的偉大”視頻廣告幾個典型片段進行符號學解讀。

1.場景分析

場景一:幾個帶有“倫敦”字樣的場景的組合,包括“倫敦廣場”、寫有“London”的帆船、“London Hotel”、名為“倫敦”的健身館、“London Field”、牙買加的小倫敦、南非的東倫敦以及美國俄亥俄州的倫敦。

旁白:這裡沒有盛大的慶典,沒有激昂的致辭,沒有耀眼的燈光

能指:“London”字樣、“帆船”、“廣場”、“健身房”、“足球場”、“做著仰臥起坐的人”、“玩滑輪的孩子”等圖像符號。文字符號則是旁白所說的3個“沒有”。

所指:當鏡頭在幾個“London”之間不停的切換著,所指可以理解為此次奧運會的舉辦地,那個真的倫敦。因為廣告的播出時間是在奧運會期間,因此受眾可以很自然的進行這樣的聯想。

帆船、廣場、足球場、健身房,這些地點,所指是每個人可以在任何場所進行運動,表達的是一種隨時隨地的觀念﹔青年人和孩子,所指則為廣泛的年輕人,而這也是耐克的主要目標消費群體。

文字符號中,“盛大、激昂、耀眼”均是曾經人們定義的“偉大”的概念,耐克此次說的是“沒有”,所指是一種平凡的、低調的、日常的“偉大”。

(圖2:場景一截圖)

場景二:十來歲的小孩子,抱著球在路上奔跑著﹔年輕人,目光堅定的,拖著自己的帆船上,從海邊出發﹔兩個在練習拳擊的人,一個是男人另一個卻是女人﹔小伙子,正在比賽棒球﹔馬拉鬆比賽,一個平凡的女孩子堅持到了終點﹔青年男子,奮力滑動著單輪自行車﹔兩個小孩子正在進行的摔跤比賽﹔一群戴著頭巾的女孩子,在進行上場比賽前的加油﹔一群頭戴泳帽的人,在進行游泳比賽﹔年輕的男孩子,在屋頂玩著體育游戲。

旁白:但這裡有偉大的運動員。一直以來,我們隻相信偉大是屬於少數人的,隻屬於那些巨星,但其實我們都可以偉大。這並不是說要降低偉大的標准,而是要提升我們每個人的潛能。

能指:“奔跑著的黑人小孩”、“練習帆船的人”、“女拳擊手”、“比賽棒球的白人小男孩”、“身材略胖的馬拉鬆女孩”、“劃著單輪車的男孩”、“一群戴頭巾的女孩”、“練摔跤的小朋友”、“一群屋頂游戲的男孩”,“London Canada”、運動員運動服上的“London”。

所指:這些孩子,所指就是年輕人這個大的群體,以和耐克的主要目標市場受眾相吻合﹔孩子還指向了平凡人這個群體,以與表達平凡人的“偉大”這個主題結合。而鏡頭中進行的運動——拳擊、帆船、足球等,地點也是平常的生活場景——屋頂、公路、河水中,所指就是運動是可以無處不在的。

在這個場景中,旁白的作用很明顯,就是引導消費者“偉大”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偉大。這裡的旁白,起到了對受眾的意圖定點的作用。

(圖三:場景二截圖)

場景三:一個黑人小朋友,站在跳水台上,他甩甩手,摸摸頭,猶豫一會之后,他終於跳了下去,濺起了水花。這時,出現了“活出你的偉大”的字樣以及耐克的“鉤”形Logo。

能指:“小男孩”、“活出你的偉大”、“耐克Logo”

所指:這裡沒有耀眼的燈光,當這個小孩子站在烈日下的跳台上時,他從開始的不敢跳,到最后的勇敢一跳,他的偉大已經實現。因此,廣告在這裡的所指就是偉大不是遙不可及,隻要敢於突破自己,就已經實現了自身的偉大,廣告的深意也在此得到了升華。

(圖四:場景三截圖)

2.“活出你的偉大”神話的建立

皮爾斯說:“指示符號是在物理上與對象聯系,構成有機的一對,但是解釋者的心智無須關心這種聯系,只是在這種聯系形成之后注意到它。”[]指示符號的最根本性質,是把解釋者的注意引向符號對象。作為一種圖像符號出現在廣告中,耐克只是一種產品,比如運動服或者是運動鞋。經過廣告的逐步推進,它變成了一種指示符號。

在耐克的這組廣告中,它最終指向的就是這樣的概念:運動是可以不計較身份不在乎地點,隨時隨地發生的。

在這個意義上,耐克品牌又成為一種象征符號。它代表著普通的人、年輕人所向往的一種體育精神與方式:自由,平凡,但同時又能擁有“偉大”。因此當你再看到耐克品牌時,你就好像透過它看到了背后所承載的豐富的含義,一種最朴實的體育精神。根據巴爾特的第二層換擋加速的表意層面,廣告的神話也由此建立。(如圖5)

(圖5:“活出你的偉大”系列廣告的神話構建)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