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廣播節目主持人提出了與時俱進的要求。在微博已經成為火爆的社交媒體的今天,廣播節目主持人如何正確理解微博,並利用微博環境來拓展自身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一項值得思考的議題。本文從微博的新型媒介性質入手,探討了廣播節目主持人利用微博提升自身傳播能力的迫切性,並從實際操作角度出發,提出了幾點具體做法。
關鍵詞:微博﹔廣播主持人﹔傳播
一、微博打開了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傳播維度
微博,是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社交網絡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發布即時訊息,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所“關注”的對象,也可以參與熱點話題討論。美國《時代周刊》曾經如此評價微博的作用:“微博是地球的脈搏。”微博作為近十年內的新生事物,既具備了傳統媒介的某些特點,又包含和發展了網絡環境下特殊的媒介性質。
截至2016年12月,新浪微博活躍用戶達到3.13億。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若接入廣播用戶群體,其影響可見一斑。同時,數據顯示移動用戶正在成為當下廣播收聽的主力軍。廣播聽眾在微博上顯形,使聽眾不再受限於廣播互動,而是能夠通過微博網絡平台來與喜愛的節目或者喜愛的主持人互動。因此,通過微博來發揮廣播媒體的傳播和延伸,是十分重要的。
微博的興起,和網絡傳播時代具有特殊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從傳統的、具有固定傳播方向的傳統媒介,到網絡傳播時代到來之后,每個用戶都能具備“傳播者”和“受眾”的雙重身份,微博的雙向傳播功能使人們在傳統媒體依然還是權威信息源的同時,也能通過關注人氣博主的方式來獲取自己喜歡的內容,甚至自身也能成為一個具有龐大受眾群體的傳播者。
除了用戶群體龐大的特點,微博的“微言小義”和以關注者為中心的集中化特點,對廣播節目主持人傳播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非常大的幫助。不同於固定時段、固定節目和固定主持人的傳統廣播節目形式,微博方便了廣播欄目和主持人隨時發布信息,相比微信公眾號每日一發或者服務號每月固定條數,微博顯得更加自由靈活,對新聞事件的跟進和評論能夠得到及時釋放,這更能凸顯新興媒體及時性的優勢。與此同時,140字的字數限制加上主持人的獨特思想,使得“微言小義”成為真正可能。除此之外,某個頻率的聽眾可能會“打包”關注,這也使得廣播頻率的知名度和聯動性增強,反饋到廣播節目中會體現為具體的收聽率變化。這些都是微博的獨到之處。廣東電台的“大愛有聲”跨媒體公益路是2016年中國廣播創新融合十佳優秀案例之一,融合傳播讓“大愛有聲”從最初的媒體公益活動發展成為一個響亮的公益品牌。四年多來,該公益項目推送了6000多條次的新媒體信息。
根據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甘蒞豪《2015年微博大V的類型分析及其治理策略》①,微博大V被劃分為三類,分別是公知型微博大V、專業型微博大V和情感型微博大V。專業型的微博大V在某些領域有技術專長和專業知識,他們以行業專家的“身份人格”獲得公眾信任,媒體人就是其中一類。廣播節目主持人擁有固定的粉絲群體,一般會針對自己的節目或者自己所了解的行業發微博,因此他們具備成為專業型微博大V的潛在可能性。
綜上,微博擁有龐大的用戶數量,碎片化、不同於廣播節目的時效性等特點都使微博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傳播媒介。廣播節目主持人如能利用好微博這個媒介,對於拓展自己的傳播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微博對廣播主持人的傳播能力提出了新挑戰
主持人特別是廣播節目主持人,是媒體意志的體現,是傳播社會精神文明、滿足和引領受眾需求的高尚職業,是深受受眾喜愛和信賴的人。從本質來講,主持人是節目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凸顯媒體意義和價值的重要參考。
傳統廣播時代,有聲語言是廣播主持人傳遞信息的主要形式。而在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還需同時操控多個媒體界面,通過不同的媒體渠道,以適應不同媒介不同的表現方式,將有價值的信息整合傳播出去②。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不同於傳統廣播時代,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節目主持人不再是隻存在於話筒前的形象,而是多樣化、立體化地活躍在各種新媒體如微信、微博中,樹立起豐滿真實、貼近聽眾的形象。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提高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傳播能力,可以說是一項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務。
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跟緊時代潮流,提高傳播能力,讓自己的傳播范圍不僅限於傳統廣播媒介,是每個主持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