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日報新聞客戶端的實踐與思考

──以贛南日報社“前端”APP為例

王琴 鄭智斌

2019年10月09日10:12  來源:今傳媒
 

二、“前端”產品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依賴母媒,缺乏原創和亮點。“前端”的本地新聞稿件主要來自於贛南日報、贛州晚報、客家新聞網等媒體,自主策劃的新聞報道較很少,說明它沒有真正脫離母媒體。其他熱點新聞則多轉載於新華系、人民系、中新網等媒體平台,換湯不換藥。筆者對2018年12月17-31日期間其熱點小欄目的稿件來源進行分析發現,原創稿件僅佔發稿總數的12.5%,說明原創性不足。

二是稿件更新較慢,內容偏軟性。相較於其他報紙新聞客戶端,“前端”在整體上更新較慢。比如2018年12月17日-31日期間,其熱點小欄目共推出391篇新聞,平均每天26.1篇,其中休息日平均每天約12篇,遠未達到實時更新的程度。其他欄目,比如理論、文藝、萬象,約2~4天更新一次。這種節奏在信息化時代未免太慢,很難滿足用戶對各類信息的旺盛需求。在新聞題材上,“前端”推送的主要不是時政新聞,而是社會新聞,且其標題多採用網絡文章標題的煽情套路。此外,還出現未標明稿件來源、明顯錯別字等低級錯誤。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熱點小欄目還出現多次廣告性質明顯的宣傳稿,比如《買房,地段你選對了嗎》《碧桂園匠心品牌史》,內容誘導性很強。如此表現,有損於主流媒體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三是用戶參與度低,互動量少。“前端”的論壇、爆料兩個主要互動欄目的用戶使用率低、互動很少,平均每天更新的帖子和跟帖數都多為1條左右,且爆料中的帖子基本不是爆料信息,這說明其用戶的使用意願不足。在新聞頻道中,很多新聞也根本無人參與評論,其跟帖的大多是“已閱”“哈哈”“好”之類的無效評論。這可能是其用戶總量不足,或者是新聞內容缺乏吸引力,也可能與其社區積分制的激勵作用不足等有關,從而限制了整體使用率和互動度。

四是APP功能設計欠亮點,實現效果待優化。“前端”產品功能設計採用的是當前新聞客戶端的功能標配,即以頻道訂閱、評論分享和互動三大塊為主,缺乏亮點。在功能實現方面,有時出現無法加載、鏈接跳轉錯誤甚至閃退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前端”採用了積分制運營模式,但是其積分分配較簡單:閱讀新聞無積分,評論新聞、分享新聞、邀請好友下載均5個積分,而每日簽到10個積分。這種設置對用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既不能引導用戶消費新聞,也不利於給“前端”增進流量。此外,“前端”目前版本的積分獎勵明細不清、線上商城開發不夠,用戶積分隻能作為虛擬貨幣購買線上商城的商品,不能提現或得到其他轉化。這種功能及其實現效果上的整體不足,使得“前端”很難與其他知名的新聞客戶端競爭。

三、地市日報新聞客戶端改進的思考

當前,國內新聞APP數量眾多、競爭激烈,本來應以內容取勝的報紙新聞客戶端也存在設計和內容同質化、用戶黏性差、盈利模式不明等問題。作為地市日報的新聞客戶端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唯有更加貼近用戶需要,在變化中求發展。

1、依托自身優勢,走特色和差異化之路

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曾經說過,紙媒轉型做獨立APP時機已經過去了,因為新聞市場早已被門戶覆蓋,而普通用戶裝一兩個新聞資訊類APP就夠了。所以,報紙新聞客戶端要實現自救和發展,必須回到原點,即發揮其專業化新聞生產的優勢,但新聞客戶端不應簡單照搬母媒內容,因為原創新聞依然是打動用戶、增強核心競爭力、樹立媒體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內容同質化的有效辦法[3]。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短平快”,而要加強優質的原創新聞生產,做好熱點報道、深度調查和新聞評論等,才能真正滿足信息過載過剩時代新媒體用戶的需求和消費特點。同時,地市日報新聞客戶端還要做足做強本地化內容輸出,以突顯自己的特色和差異性。“前端”作為地方報紙APP,應堅持貼近贛州、服務贛州,可以增加縣市區報道,使自己成為各地用戶與家鄉相連的紐帶。

2、加強報道時效和形式,做足“富媒體”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和新聞消費短平快、碎片化的條件下,內容的新鮮和時效性是有效滿足用戶更切實的基本要求。地市報紙新聞客戶端可以發揮其地方新聞的採集優勢,加強自有新聞來源,及時、適時(比如讀者午休、下班、睡前等時段)推送新聞,以“通知”功能推送重要新聞,滿足用戶“無限刷新”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新聞客戶端應真正做成“富媒體”。其辦法很簡單,主要是做好可視化解讀新聞,即強化圖片和視頻[4]。“前端”在此方面已有嘗試,比如以H5形式展現贛州18個縣市區風貌,但其視頻頻道的新聞內容過少,大多為轉載其他平台的娛樂內容。在缺乏條件做出高質量的視頻新聞前,可以採用手機、無人機開展視頻報道、VR報道甚至新聞直播﹔或發展用戶成為“拍客”,以簽約、獎勵、網友打賞等形式,鼓勵他們拍攝上傳本地生活的新鮮視頻。在某些題材領域比如節慶等活動中,還可以採用“眾包”即UGC形式,讓手機用戶共同生產喜聞樂見的新聞。在資源運用方面,可以發揮贛州旅游、美食等優勢進行旅行直播。

3、加大人力財力投入,提升用戶體驗

地方媒體迫於人力、財力等因素的影響,做新媒體往往很多都只是想法,效果實現較難,但是有投入才有產出。有了足夠投入,APP的產品線、內容生產、用戶體驗乃至流量和整體運營才能出彩。僅從做好用戶體驗角度來看,好的用戶體驗就是用戶願意參與和互動,並且從中獲得多而強的滿足感。其方法很多,首先要強化APP的平台功能,以聚合足夠用戶﹔其次,要提供豐富的新聞和信息服務,善於營造熱點話題,鼓勵用戶分享和交流﹔再次,開展有吸引力的線上線下活動和採用有效的激勵機制,以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和留存度,同時又能促使平台實現信息的高效擴容和增值。比如“前端”的論壇欄目,可採用約稿形式、打賞機制來吸引優質內容入駐,爆料欄目可採用有償形式收集新聞線索。

4、優化新媒體思維,提升平台盈利能力

國內外媒體融合實踐証明,用傳統媒體思維做不好新媒體。不樹立和持續優化新媒體思維,運營不實現商業價值,就無法持續發展。可以說,新聞APP 光做好內容遠遠不夠,它實際上是一個“內容+用戶+關系”的綜合平台,也是一種平台經濟。

其一,從運營方式來看,用戶激勵機制非常重要,這樣才可以打造一款以用戶為中心的“有用又好玩”的新聞客戶端。2015年,並讀新聞APP曾以“閱讀新聞能賺錢”的模式橫空出世。其積分機制強調引導用戶的閱讀、分享和互動,而非簽到或點擊廣告。這種分成與激勵機制比“紅人點點”“錢咖”“秒賺”等APP單純地給用戶“發紅包”的做法更加積極和有持續性,不僅強化了用戶體驗,也有效地捆綁了用戶。要進一步優化社區積分制,提高增值服務能力,可以按用戶的參與方式、瀏覽的內容和時長來實行梯度積分獎勵,以強化用戶使用的深度。還可以開通積分兌現、余額提現、用戶打賞等功能,以提升用戶的使用率和滿足感。

其二,從盈利需要來看,有償訂閱、廣告和電商是APP商業變現的基本手段。通常,地方報紙新聞客戶端很難實行新聞有償訂閱,而在APP頁面直接插入廣告又影響閱讀體驗。可以採用開屏廣告、信息流廣告、軟文廣告、抽獎等形式為廣告主引流﹔可以開展“看廣告贏積分”之類的二次營銷,將廣告分成與用戶觀看收益聯系起來﹔此外,要做好美食、娛樂、教育、樓市、汽車、旅游等垂直頻道的劃分,便於廣告主快速細分市場和匹配目標受眾,同時根據用戶屬性、興趣、瀏覽、搜索等大數據來測定宣傳效果,便於廣告主精准投放。在電子商務方面,則要做好自己的線上商城和積分變現,便於用戶購買本地的吃、住、行、娛、樂、購等各類生活和出行服務。

其三,從產品推廣來看,要多運用更加經濟的線上營銷手段。除了報紙二維碼、官方微博微信下載鏈接等方式,還可以嘗試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站推廣,或者在百科網站建立品牌詞條,在問答網站建立產品問答,在論壇貼吧發布軟文,或採用ASO優化等成本較低的諸多線上渠道進行推廣。此外,還可以和其他地方媒體、新媒體開展合作互推,不斷增強APP產品的曝光度和市場推廣的長尾效應。總的來說,與成功的新聞類APP相比,地市日報新聞客戶端大多還要在新聞資訊、生活服務、社交互動三個基本功能上增強效果的實現,在市場運營和盈利方面也需要較長時間的考驗。

參考文獻:

[1]艾媒咨詢.2017-2018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EB/OL].http://www.iimedia.cn/60894.html,2018-03-22.

[2]大漢科技.越貼近,越前端——贛南日報手機客戶端(APP)建設案例[EB/OL].http://www.hanweb.com/art/2016/7/11/art_330_2812.html,2016-07-11.

[3]單姍.地方媒體新聞APP的困境與機遇[J].新聞世界,2014(10):37.

[4]劉峣.新聞客戶端如何破解同質化難題[J].青年記者,2016(2):29.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