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遵循新聞傳播規律 創新重大主題宣傳的成功實踐

——評人民網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

陳開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2019年12月13日07:26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遵循了新聞傳播規律,實現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是當前媒體融合發展條件下,我國主流媒體創新主題宣傳報道的一次成功實踐,其經驗值得進一步總結。我們也希望本系列報道採寫過程中積累的豐富新聞素材,包括視頻資料等,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加工和傳播。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 劉雲攝(選自《中國為什麼會有“相親角”?》)

【點擊進入人民網“70年70問”專題】

今年國慶前后,從2019年9月2日至11月25日,人民網就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大主題,展開深入調研採訪,推出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稿件在各客戶端及自媒體平台廣泛傳播,形成了強大的傳播主旋律,這是我國主流媒體創新主題宣傳的一次成功實踐,也是遵循新聞傳播規律、踐行總書記提出的增強“四力”要求的生動案例。

重大主題報道是我國新聞媒體結合黨和政府重大戰略思想、重大戰略任務和重要工作部署所進行的集中、連續的新聞報道活動。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既是傳達黨的聲音、形成輿論強勢、凝聚社會共識、推動實際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主流媒體提升權威性、思想性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上,回顧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走過的光輝歷程和治國理政的理念和制度基礎,對於凝心聚力、增強全國上下的“四個自信”無疑具有重大意義。但主題報道不同於概念性、學理性的理論宣傳,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認真研究和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充分發揚創新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將宏大的主題轉化為真正吸引人的新聞議題和打動人的新聞作品。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正是這樣的精品力作。

第一,以強烈的問題意識,正面回應社會關切,有效滿足社會和公眾的新聞信息需求。能有效滿足廣大受眾的信息需求的新聞作品,是有價值的作品,也是比較容易得到廣泛傳播的作品,這是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我國正在穩步邁進世界舞台的中央。這一切究竟是從何而來?我國今后的發展方向在哪裡?這是人們都關切的大問題。本系列以更直觀細致的70個問題入手,直接回應了人們的關切。這些問題中,有的是貼近人們日常生活、人們熟悉卻可能未曾深思的,如《中國為社麼會有“相親角”?》《中國的“小巷總理”為什麼管用?》《什麼是“找領導辦事”的正確打開方式?》《“爭相跳農門”為何變成“我要回農村”?》《中國為什麼沒有發生過大面積停電事故》《中國人為什麼重視外語學習?》《中國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為什麼乒乓球能成為中國“國球”?》《垃圾分類為何能成為“新時尚”?》等等。有些看似宏大的問題,卻正是輿論場上存在不同聲音,不少人心中存有困惑的問題,比如《中國堅持對外援助為什麼不是“窮大方”?》《中國外交為什麼“結伴而不結盟”》《中國為什麼要牢牢端穩自己的飯碗》《中國的民營企業為什麼要加強黨的建設》等。不論是針對民眾熟悉的現象展開的深入分析,還是用新聞事實回應民眾的困惑和關切,都是在有效滿足社會和公眾對新聞信息的真正需求。這就是“70年70問”系列報道產生強大傳播效果的根本原因。

第二,認真踐行“四力”要求,深入調研,用准確生動的新聞事實,講好黨和政府團結帶領廣大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故事。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總書記提出的增強“四力”要求,是新聞工作者提升本領能力的明確路徑,也是遵循新聞傳播規律的必然要求。新聞作品的感染力,在於包含著深刻判斷力和思想價值的新聞事實,以及生動多樣又精確靈動的表現方式。為了做好“70年70問”系列報道,人民網舉全網之力,抽調300余名編輯記者,組成70個報道小組,奔赴全國各地深入調研採訪,掌握了海量的第一手新聞資料,從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事實,以小見大,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媒體方式、多個傳播平台,簡潔生動地呈現完成的作品。整個系列互動性強,話題熱度高,使廣大讀者、網民在生動的故事中深化了對我國發展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認識和信心,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第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在縱向和橫向對比中講好中國發展故事。“70年70問”系列作品,重點講述的是當下的中國故事,但在作品的敘述中所隱含的深刻歷史感和全球視野,讓人印象深刻,也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新聞報道不僅要反映微觀的細節真實,也應該通過深入的調研,盡可能反映事物發展的全貌和整體趨勢,這也是衡量主題報道成效的重要依據。本系列報道歷史縱深感強,在解答現實問題時,做到用典型新聞事實追溯當前事實的來龍去脈,在縱向的比較中,讓大家清楚地看到我國在各領域制度創新和治理體系的演變過程和發展趨勢,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引導力。同時,本系列作品的另一個鮮明特點,是把中國的發展進步放在全球視野中來觀察和思考,既不夸大也不刻意淡化,遵循了新聞報道客觀公正的原則和規律。比如,《中國堅持對外援助為什麼不是“窮大方”?》這篇報道,客觀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對外援助規模和領域的不斷擴大。隨后,在回答“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還有上千萬農村貧困人口,中國堅持對外援助是不是‘窮大方’?”這個問題時,該報道又引用了聯合國的有關規定,以及我國同一些發達國家對外援助情況的比較,進而講述我國對外援助的基本理念,通篇報道既有歷史過程的敘述,又有准確的數據資料和橫向比較,新聞事實與情理交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總之,“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遵循了新聞傳播規律,實現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是當前媒體融合發展條件下,我國主流媒體創新主題宣傳報道的一次成功實踐,其經驗值得進一步總結。我們也希望本系列報道採寫過程中積累的豐富新聞素材,包括視頻資料等,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加工和傳播。

   延伸閱讀

人民網“70年70問”:主流媒體融媒體實踐又一爆款作品

人民網“70年70問”:重大主題報道策採編發運一體化施行的典型范本

人民網“70年70問”:踐行“四力”要求 呈現滿意答卷

人民網“70年70問”:主流媒體要造“爆款” 更要做“精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