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萬象

《你好生活》第九期:探尋竹子密語,感受中國精神

2020年03月05日10:05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探索竹子的精神世界,體驗非遺制作工藝,體會中國精神,由央視網、中視電傳聯合承制,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藝頻道、央視網聯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節目《你好生活》播出第九期,常駐嘉賓尼格買提、孫藝洲、董力攜手演員古力娜扎、主持人沈南等,呼吁更多年輕人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

堅守初心,希望更多年輕人傳承非遺

看到竹子,你想到什麼?是“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騷”的壯志?還是“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的包容?抑或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頑強?還是“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的淡然?本期《你好生活》帶領觀眾深入竹子的“世界”,追根溯源,看看這被文人墨客吟誦千古的竹。

竹子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有多種用途。嘉賓們來到非遺制作工坊,學習制作用竹子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鰲魚燈。鱉魚燈由麒麟、獅子、黃龍、鰲魚頭尾等組成,嘉賓們體驗劈竹子、扎魚燈,感受此項制作技術的精細。他們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接近了一段文化。傳說鰲魚燈的形成與三國逍遙津之戰有關。逍遙津一戰中,孫權吃了敗仗,開船后撤,凌統率300名精兵浴血護駕,終因敵眾我寡而命懸一線。在凌統生還無望,想跳河盡忠的危急時刻,突見河內白浪翻涌,一條鰲魚騰空而起,馱起凌統,趕上了孫權本部。凌統的鄉親們為了紀念這條鰲魚的救命之恩,便扎起了鰲魚燈,並把逍遙津之戰的陣式用在舞鰲魚燈上。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在傳承文化歷史。節目中,非遺傳承人、鰲魚燈制作師傅制作鰲魚燈40多年了,他的身上有一份沉甸甸責任——想把這門技藝繼續傳承。但同時,師傅也有困惑,因為制作工藝繁復、工期長,鰲魚燈技藝缺乏年輕人繼承。通過節目,嘉賓們也呼吁,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保護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把年輕的意識加入傳統技藝,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在制作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過程中,嘉賓們也更深地體會到堅守的意義。有時候,傳承不是接力,它更像是一個人的馬拉鬆,手藝人守護的是孤獨,也是勇氣。這份力量正來自於胸懷的虛谷和初心。

交流互鑒,將中國精神傳播到世界

傳統文化不僅需要傳承,還需要傳播。節目中,嘉賓們見到了來自喀麥隆的友人,他們遠道而來,觀看竹子,學習竹子技藝,做竹子貿易,把中國竹文化帶到了非洲。小小的竹子,不僅渾身是寶,還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不僅受到了中國人的喜愛,也在國外得到了共鳴,搭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漸漸走進了竹的精神世界。竹的精神,不僅在於它的凌雲之志,更在它獨特的生長方式,它的傳播不依風和鳥,而在於深埋地下的傳與承。這些根須如今也生長到了遙遠的地方,待到春筍破土,魚米滿倉,風起時,與君聽竹嘯。

在文化交流互鑒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們也走進了中國文化世界,更接近了中國文化精神。人的一生很短,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人的一生很長,如高山大川,連綿不絕,一生中,我們歷遍山河,留住的是中國精神,傳遞的是華夏文化。

竹子成長的過程很神奇,前面4年時間,僅僅長了3厘米,但第5年卻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就像人生的瓶頸期,需要積攢突破。節目最后的寄語,也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每一段成⻓都如同竹節,他人看到的是直插雲霄,但你自己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有多少淚斑,就有多少故事,有多少裂痕,就有多少堅持,願你胸有成竹,扎根大地,綿延萬裡,蔭澤一方。

下一期,節目又將迎來哪位飛行嘉賓?尼格買提、孫藝洲、董力又將帶著觀眾完成哪些生活探索?答案盡在央視網每周二17:18全終端上線,央視綜藝頻道每周三晚9點半檔播出的《你好生活》!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