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研究

疫情期間的融媒體傳播特點分析

陳 孟
2020年03月09日16:1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眾對疫情信息高度關注,新聞媒體在扮演社會“瞭望塔”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面臨著創新話語方式和傳播形態的挑戰。疫情期間,各類融媒體產品對於傳播一線疫情、緩解大眾信息焦慮的效果明顯,也對提高信息的受眾觸達率與傳播影響力產生重要作用,成為疫情信息傳播的一大特點。

相比“非典”時期,今天大眾對於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帶來對媒體專業核實的普遍需求,社交媒體在信息聚合、輿論生成方面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如何生產出形態創新、內容專業、傳播高效的融媒體產品,成為戰“疫”報道的關鍵。疫情期間融媒體傳播呈現出的特征,為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媒體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的策略提供了思考與啟發。

1.慢直播呈現事實全景 扮演“解壓利器”

疫情初期,相關新聞主要集中在最新進展、數據通報上,以滿足公眾對權威信息的需要。這一階段,大眾處於信息飢渴的狀態。而在特殊的時機之下,一些融媒體傳播形態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媒體融合實踐的生動注腳。

1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App客戶端“疫情24小時”專題頁面開啟了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家醫院建設現場的慢直播,24小時不間斷呈現現場施工實時畫面,開通直播不到三天時間,累計訪問量超過兩億人次。之后又提供了全景VR直播,使廣大網友化身“雲監工”,在線圍觀、監督施工進展。

不同於傳統的新聞直播,慢直播無解說、無剪輯、無任何加工,隻有固定的機位與多個畫面呈現角度。慢直播提供了一種不加修飾的全場景內容呈現,其真實性、透明性、參與性賦予觀看者一種“控制感”,有助於緩解大眾對於“事件發展不可控制”的焦慮,在一定程度上放鬆心情。一方面,這種不加修飾的原生態,把事物發展全程較為真實地呈現在受眾眼前,使受眾能夠自行思考,主觀感受事物發展的全貌﹔另一方面,“慢直播+VR”的配置進一步消除空間距離,帶來自主式、沉浸式的觀看體驗,且可以切換多個視角,使事件的呈現更加立體、直觀。

突發性公共事件的傳播中,慢直播在實時傳遞一線疫情、提升信息透明度上的優勢十分明顯。對用戶而言,慢直播相當於對一個新聞事件展開的凝視,是低成本的在線監控,給予用戶較大的自主選擇與自主參與,也有助於滿足用戶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此外,慢直播還可以與AI結合,對直播畫面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其他新聞產品的生產、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

2.短視頻高效傳播真相 走在科普與辟謠前沿

疫情期間,簡短、直觀的視頻類信息十分有利於緩解大眾的信息飢渴。眾多傳統媒體利用短視頻傳遞疫情一手信息,成為媒體擁抱短視頻、創新重大主題報道的又一次競賽。隨著用戶對於獲取防疫抗知識的訴求明顯增強,短視頻在宣傳疫情、號召用戶科學防控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主流媒體紛紛將短視頻平台的巨大流量轉化為科普和辟謠的高效傳播通道。

抖音、快手、微視等平台,成為主流媒體通報最新疫情、專家觀點、科普知識的前沿,也成為用戶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央視在抖音開設“央視新聞”、“小央視頻”和“新聞聯播”等多個賬號,對戰“疫”信息成矩陣規模性輸出。一些短視頻平台也主動策劃科普和辟謠內容傳播。騰訊微視開展了“疫情知識官”系列策劃,將疫情防治知識點融入視頻中,通過引導用戶答題及傳播科普知識的方式,傳播疫情防范科普知識,提升用戶對真假信息的辨別能力。

短視頻作為一種低語境的傳播語言,具有門檻低、可視化、互動性強等優勢,能夠以簡單易懂、清晰直觀的方式將重要的事實性信息傳達給受眾。同時,不同於有著完整的敘事結構的長視頻或者圖文形式,短視頻要求在盡量短的時間內進入故事核心、突出信息關鍵,從而具有極高的傳播效率和快速傳遞要點的能力。以短視頻語言傳播疫情信息,能夠幫助受眾快速抓住主要信息,給予其即時報償的滿足感。此外,社交媒體平台龐大的用戶基數,也使其成為主流媒體最大限度傳播權威信息、防止謠言擴散的有力渠道。

3.Vlog呈現抗疫日常 UGC內容被納入專業新聞生產

隨著疫情的發展和相關信息傳播成為常態,疫情報道逐漸進入突發事件的常規報道階段,媒體報道主題向各地政府舉措、基層抗疫故事等方面過渡,Vlog成為疫情傳播中深入一線日常、講述普通人故事的一支獨特力量。

此次疫情中融媒體傳播呈現的一大特色,是來自抗疫一線的UGC生產力量被傳統媒體納入新聞生產體系。如人民日報發布的“疫”線Vlog專題視頻,以抗疫一線護士、普通武漢市民等視角講述疫情中的個人故事,普通人的講述帶給觀眾更強烈的現場沖擊感和精神共鳴,多篇報道獲得“10萬+”點擊量。利用Vlog進行融媒體傳播,是傳統媒體在內容創作中進一步融合PGC和UGC的探索,“用戶生產內容+專業媒體把關”為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

封面新聞將Vlog系列視頻作為展現一線疫情防控進展的重要手段,以日記體形式記錄了真實奮戰中的武漢。《戰疫Vlog:與口罩和消毒液度過的一天一夜》《戰疫Vlog:仙桃境內,村與村之間的路被堵了》《戰疫Vlog:搶建黃岡版“小湯山”的志願者們,他們心裡是有希望的》等Vlog播放量超過3000萬,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頻,以及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抖音、快手等平台以專題形式或首頁推薦呈現封面新聞抗疫Vlog,全網點擊量共計超5億,條均播放量1000萬。

相比一般的視頻新聞,Vlog的特點之一在於以主人公的第一視角進行敘事,在強調真實性和現場感的同時,滿足了受眾好奇心,打破了以往新聞報道嚴肅刻板的形式。同時,Vlog的風格自然隨意,人物在畫面中將親身經歷娓娓道來,加入了口語化、情緒化和具有互動性的表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專業報道帶給受眾的距離感,對受眾更具有親和力。

4.主流媒體聯動新媒體平台 打造疫情獲取主渠道

在疫情常規信息和報道累積達到一定數量后,適時引導輿論氛圍、傳播網絡正能量,成為主流媒體的責任。疫情發展過程中,一些主流媒體整合資源,構建體系化的疫情融媒體傳播矩陣,同時與新媒體平台加強合作、擴大傳播聲勢。

1月22日起,人民網將防控疫情報道納入“中央廚房”機制,建立了“人民網防控疫情報道平台”,持續跟進發布權威信息。同時,隨著疫情的進展和輿情發酵,人民網陸續推出系列評論文章,呼吁科學防疫、廣泛凝聚人心、增強斗爭意志,通過網站、客戶端、微信公號、微博等新媒體平台廣為傳播,全網總閱讀量破億。1月21日至1月30日期間,14篇網絡評論經人民網微信公號發布后收獲了“10萬+”點擊量。

通過構建覆蓋全平台的疫情傳播體系,主流媒體賬號成為大眾疫情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快手在疫情期間上線“肺炎防治”頻道,精選權威媒體快手號發布的疫情視頻,向數億用戶傳遞疫情信息、普及防治知識。以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三大央媒和全國各方媒體,在快手上進行了多場疫情直播,累計超過10億人次觀看,顯示出“主流媒體內容+新媒體渠道”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巨大傳播效應。

同時,主流媒體也以多種形式與平台合作,共同為正能量聲音打造精准傳播端口。人民日報借助微信平台,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求助者提供快速通道。央視新聞新媒體、電影頻道融媒體中心與騰訊微視共同發起話題“武漢加油!中國加油!”,10余位央視新聞主播參與錄制“武漢加油”互動視頻,播放量累計過千萬,為鼓舞抗疫志氣、凝聚社會力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5.融媒體中心助力基層防疫 “新聞+服務”顯成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融媒體中心在疫情防控、便民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次疫情中可以發現,基層融媒體對地方疫情信息的傳播起到關鍵作用,基層融媒體傳播的信息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夠及時地將當地疫情信息通報給當地民眾,在疫情防治中信息傳遞更加具體明確、具有實際效用性。

一些融媒體中心利用融媒優勢,構建立體式、全覆蓋的宣傳網絡,提高防疫信息的覆蓋面和到達率。陝西廣播電視台啟動省市縣三級融媒體中心協作機制,激活107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在省融媒體中心統一調度下,全體出擊,多平台聯動,形成全省疫情防控的立體新聞傳播大網。

與此同時,一些基層融媒體中心利用大數據、雲服務等技術,為群眾提供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查詢等各類信息服務,抗疫服務聚合類融媒體產品涌現,成為此次疫情期間便民利民的高效產品。

東方網聯合上海16個區融媒體中心,推出了《抗擊疫情 上海在行動》抗“疫”服務聚合類新媒體產品。該產品在上海16個區融媒體中心APP同步上線,包括疫情通報、實時動態、上海融媒聯播、黨員站出來、辟謠專欄等信息發布產欄目,也包括確診患者同程航班車次查詢、防護用品生產企業查詢、口罩預約方式查詢、定點發熱門診導航等便民服務板塊。此外,產品還嵌入疫情知識問答等交互式內容。

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關口,這類融媒體產品實現了“媒體”“政務”“服務”三方面功能的融合,既是戰“疫”信息傳播價值的延伸,也是基層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成果顯現。未來,隨著區級融媒體中心進一步發展為基層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和社區信息樞紐,“新聞+服務”類融媒體產品將進一步常態化,為基層輿論宣傳和信息服務發揮更大價值。(作者系騰訊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博士)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