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對話人民網武漢戰"疫"人:“我的城就是我的家”

2020年04月13日08:56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周雯

湖北頻道周雯:記者也是戰士,我們不能缺席

1月23日前后,周雯連續數天高燒不退,去醫院看病時,她不忘記者的職責,克服身體不適,用筆和鏡頭記錄了《凌晨兩點的武漢發熱門診》。周雯在家隔離期間,仍帶病堅持工作。病愈后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的“戰斗”中,實地探訪醫院、社區、超市等,採寫了一個個平凡的英雄人物,記錄“封城”狀態下最真實的武漢

Q1:哪天開始投入疫情一線的報道?都去了哪些地方?

周雯:從武漢報道出有“不明原因肺炎”時,我們就開始密切關注和報道跟進。1月23日,我突然連續數天高燒不退,去醫院看病時,用筆和鏡頭記錄了《凌晨兩點的武漢發熱門診》,第一時間完成稿件和vlog視頻,稿件刊發后多家媒體紛紛轉發,今日頭條等平台在首頁頭條導讀。

在家隔離期間,仍堅持帶病工作,一方面做好策劃協調等工作,另一方面克服困難,在有限條件下,通過電話採訪等方式,採寫了一批內容詳實、有深度有溫度的稿件。

作為黨員、作為部門負責人,以身作則,病愈后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的“戰斗”中,加入到外採行列。克服困難,實地探訪醫院、社區、超市、火車站等地,採訪了一個個平凡的英雄人物,記錄“封城”狀態下最真實的武漢,刊發了一系列調查類、探訪式的深度報道。

武漢“病”了,作為媒體人,作為武漢人,我能做的就是用報道守護她,記錄下真實的武漢。

Q2:堅持到一線採訪,家裡人支持、理解嗎?

周雯:因為疫情初期有過發熱,好轉后,得知我要投入一線戰斗時,家人還是有擔憂。老人擔心我抵抗力不好,容易傳染。但我作為採訪部負責人,不能以身作則,投入緊張的戰斗,確實坐立難安。他們還是能理解我的工作,只是叮囑一定加強防護。記者也是戰士,那麼多醫護人員都不畏生死,救死扶傷,我們更不能缺席。

Q3:採訪的諸多人和事中,讓您印象最深或者最感動的是什麼?

周雯:在採訪中,時常被感動著,平凡崗位上不凡的“英雄”也鼓舞著我們前行。沖鋒在前的白衣天使無私無畏的精神鼓舞著人們,堅定著大家戰勝病魔的信心。為了讓他們安心上戰場,不少市民紛紛行動,貢獻一己之力。有武漢菜農自發給醫療隊送菜,有咖啡店為醫護人員免費送去一杯杯“武漢拿鐵”……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經採訪一個武漢19歲的大學生。“武漢伢,不服周。”俞天陽將這六個字寫在了隔離衣上。從決定去做志願者,到抵達方艙報道,他隻用了半天時間。2月15日武漢正好下大雪,他清理了個書包,從家裡騎了三小時自行車就去了。“隻有爺爺奶奶留在家中沒人照顧,感覺自己挺自私的。”武漢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后,俞天陽最擔心的就是家中的老人。他跟社區電話溝通說明情況后,“社區的工作人員一直寬慰我讓我放心,還多次給老人買藥送菜。”

“我在這裡照顧方艙的病人,社區的人幫我照顧家中的爺爺奶奶,大家都在各自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武漢就能戰勝一切困難。”採訪時,當這個隻有19歲的學生說出這番話時,我肅然起敬。俞天陽來方艙后,閑下來時會隨手寫日記,他取名叫“艙間歲月”。開篇他寫道“這有可能是我留給別人看的最后幾篇文章了”,看了讓人為之動容。

病毒肆虐,大家都會害怕。但仍然有那麼多“逆行”的人,他們堅守崗位,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為了城市的正常運轉,微光相凝,匯聚著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

Q4:身處疫情中心,會害怕嗎?有沒有哪一刻覺得特別擔心呢?

周雯:其實經歷的時候,還沒覺得害怕,但事后想想,還是有些后怕。武漢剛“封城”時,大年三十,我凌晨兩點探訪發熱門診時,看到排著長隊等待就醫的病人,看到患者疲憊的樣子,我真切感受到武漢“病”了。當時對病毒都沒有全面認知,也不清楚傳染性到底有多強,我發燒剛好,孩子也病了,那時真的害怕了。

當時武漢醫療資源非常緊缺,如果我和孩子都真的“中標”,可能面臨沒有床位。每天網絡上都有很多各個渠道刊發的求救,有病無法醫治的帖子。作為母親,我擔心孩子,作為媒體工作者,我也為沒有能力幫助這些困境中的同胞而苦惱。所幸,我和孩子都好了,越來越多的床位開放,應收盡收,讓患者都得到了醫治。

Q5:經過此次疫情,您對武漢這座城市和武漢人民,有什麼新的認識嗎?

周雯:我是武漢人,生活家庭都在此。都說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其實,我們都不想當英雄,只是我們熱愛這座城市,熱愛生活,我們武漢人“不服周”,不願意向困難低頭。大災大難面前,武漢人總是能堅強樂觀地面對,用勇氣和拼搏戰勝困難。

我爸爸有散步的習慣,是下雨打著傘也要出門溜的“倔老頭”,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兩個多月沒出門。有次看到他微信步數有8000多步,還以為他沒忍住外出遛彎了,結果一問他說和幾個老年人朋友在微信步數裡“暗自較勁”,每天拿著手機在家裡走路,看誰的步數多。即便宅在家,武漢人也能想出各種各樣的法子,讓生活過得充實一點。

當百萬武漢人自發約定在晚八點開窗齊唱國歌時,我所住的小區如期響起了歌聲,從微弱到鏗鏘有力,是武漢人戰勝病魔的精氣神。

習慣了武漢熱熱鬧鬧的樣子,每次駕車行駛在空蕩蕩的街道,心裡總五味雜陳。這裡有“臟亂差”的燒烤小攤,有夏天彌漫滿身汗味的地鐵,有路邊武漢“嫂子”扯著嗓子站在街邊嚷嚷……但這些熱鬧,在當下著實讓人想念。當城市靜下來,看著寂靜的武漢,突然發現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原來這麼的美麗。這裡有全國最大的城中湖,一年四季景色不重樣的東湖綠道,當然最美還是春日裡武大的櫻花,經常堵車的長江大橋,在夜裡的華燈下,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最動人的畫卷。

Q6:這次一線報道,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得到了哪些收獲與成長?

周雯:在這一場全民戰“疫”中,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每個在不同戰場上的士兵,都在盡職盡責貢獻一己之力。對媒體工作者,同樣是場大考。在戰疫報道中,深切體會到了作為中央媒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澄清謬誤,記錄歷史,還原真相,以最接近事實的文字,記錄真實的武漢。

被全世界關注的武漢,每天有太多的“重磅”新聞發生,頻道人員有限,我們到底需要報道什麼,什麼是重點,也考驗著記者對新聞的把握能力。作為部門負責人怎麼統籌協調好報道,也成為對我的“大考”,在這些方面都得到了鍛煉。

作為“傳統”的文字記者,拍視頻、vlog,剪輯視頻,做抖音等,這些都是以前基本沒去嘗試的事情,這次也“被迫”上手。當下,再生動的文字描述也不如視頻直觀,所以隻要條件允許,我都會用手機拍攝畫面,並嘗試著自己剪輯視頻,對今后如何更好利用互聯網表達語言有了更深的認識。

Q7:疫情平復之后,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周雯:最想休假,帶著一家老小去海邊度假,放空自己。

Q8:經過此次戰疫報道,如何評價自己的職業?

周雯:作為時代風雲的記錄者,時代賦予了我們職責和使命,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也因為這場“大考”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強的認同感和使命感。當看到有患者通過人民網發布的平台登記、收治進醫院時,當聽到報道過的農村養殖戶面臨家禽飼料“斷糧”問題有所緩解時,當群眾后續遇到問題還會主動聯系時……這些信任與認可,鼓舞著我繼續努力,也更加熱愛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

(責編:燕帥、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