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传媒频道
|
人民网研究院
--2019武汉大学篇
奖学金简介
2019年颁奖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大学
|
清华新闻学院
|
中国传媒大学
|
武汉大学
|
复旦大学
|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
厦门大学
|
四川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清华计算机系
|
哈工大
|
陕西师大
|
人民网
>>
传媒
>>
传媒专题
>>
人民网奖学金
>>
武汉大学2019
历年获奖名单
2019人民网奖学金获奖名单:
朱战缘、李婧源
2019人民网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
一等奖:胡青山、汤恋
二等奖:胡阳、张莉燕、杨雨阁、杜瑜、陈琪、朱佳逸、吴星漫
三等奖:孙诗雨、任禹衡、张莉燕、杨雨阁
往年奖学金获奖论文回顾:
2018武汉大学篇
2017武汉大学篇
2016武汉大学篇
2015武汉大学篇
2014武汉大学篇
2013武汉大学篇
2012武汉大学篇
优秀论文一等奖
(2)
胡青山
基于算法推荐的社会性反思:个体困境、群体极化与媒体公共性
信息过载催生信息分发的算法推荐技术兴起。然而,随着算法推荐的实际应用,一些社会性问题日渐凸显:对于个体而言,算法推荐在个体选择性接触和媒体“流量为王”思维的共同作用下,理论上的“千人千面”演变为“信息茧房”现实困境;对于群体而言,“信息茧房”进一步产生群体性的“千人一面”的“回音室”效应,与“判断型话题”、同质性群体结构、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等原生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助推“群体极化”现象,进而消解算法时代的“媒体公共性”;优化算法,将“编辑算法”与“推荐算法”相结合,实行兼具信息分发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混合推荐算法,将媒体公共性重建与个性化需求满足有机结合,是破解算法推荐社会性困境的现实可行途径。
详细 >>
汤恋
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
对于竞争激烈的移动视频直播平台而言,增强用户黏性、提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需求理论,构建了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411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目前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的用户体验水平及持续使用意愿均不高。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结果表明,用户体验和需求满足对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享乐性通过用户体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而感知有用性对用户体验和持续使用意愿、需求满足对用户体验均无显著影响;最后通过交叉表分析发现,部分用户人口统计学特征和部分使用环境变量与用户体验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详细 >>
优秀论文二等奖
(6)
胡阳
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微信话语分析——关于“凉山森林火灾”主流舆论场的情感主义路径研究
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话语建构策略,对理解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舆论引导的典型案例“凉山森林火灾”进行主流媒体微信话语分析,运用Gee的话语分析综合法从七个维度分析主流舆论场话语的建构过程与相应的情感话语策略,并尝试发掘背后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主流媒体通过情感主义路径建构“英雄”的策略继而实现政治的情感化,而如环境、问责、技术改进等许多值得思考与可作为的事物被弱化乃至遮蔽。用话语分析辅助舆论研究,舆论引导的策略得以具象地呈现出来。
详细 >>
张莉燕、杨雨阁
男性虚拟社区的群体区隔建构
相较于现实社会,虚拟社区规避掉了其他的因素而搭建起了一个更纯粹的交流空间,尤其是在传统男性文化不断遭到批驳,性别意识不断被更新的当下,虚拟社区为男性提供了一个更宽松的表达环境,所以本文重点研究虎扑这一最具典型性的男性文化虚拟社区,以此希望更直观地看见这个社区与其他社区的区隔。
详细 >>
杜瑜
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机制和网络舆情走势——以微博话题下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
在信息源微观化、个体化的Web2.0时代,工具和平台的使用让民众的海量意见在短时间内聚集成为现实,舆论场上众说纷纭,真假同构,受众对事实的判断更多是依靠感性而非理性,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进行,还严重影响到国家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和信息化战略的布局。因此,对自媒体时代下突发事件的传播机制和网络舆情的演化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传播陷阱以及自媒体平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坠江公交车”事件为例,采用内容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整理微博话题阅读量和600条网民评论,结合百度指数和清博舆情数据,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机制和网络舆情走势。研究发现当突发事件传播进入了Web2.0引领的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多议题、互动传播的特点;网络舆论的演变过程在事件的生命周期影响下可以分为情感极化、情感恢复和理性化三个阶段;其中媒体报道在网络舆论场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详细 >>
陈琪
离散群体心目中的杭州城市形象研究
城市国际化是近年来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杭州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日益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居杭的外籍人士在学术上被称为离散群体(diaspora)。在新技术的背景下,离散群体是如何旅居国进行互动的。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揭示,不仅可以提升杭州城市形象,也能够将居杭外籍人士还原成生活者进行人文关怀。本文通过对居杭外籍人士聚集的Facebook小组(“Hangzhou Expats Club”)中与城市形象有关的发帖、互动的分析,总结出民间对于杭州城市形象的感知,从而进一步提出传播策略。
详细 >>
朱佳逸
新媒体平台食品安全信息回避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从传播学视角切入,聚焦于新媒体环境下,由食品安全信息触发的用户信息回避行为。通过文献综述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出可能会对用户信息回避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信息层面(信息质量)、情感层面(预期效用、信息焦虑)、媒介层面(媒介使用)等因素。随后通过调查问卷对用户信息回避的因素进行验证性分析。 研究发现,用户普遍存在由食品安全信息触发的信息回避现象,包括行为回避、情感回避及认知回避;媒介使用时长与食品安全信息回避有相关性,媒介使用时间越短,食品安全信息回避程度越高;信息焦虑对用户食品安全信息回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信息质量、预期效用、媒介使用能力对用户食品安全信息回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通过精选食品安全信息,提高信息质量;改善信息传播形式及劝服方式,增强传播精准度,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为构建食品安全信息更优的信息传播模式建构提供参考。
详细 >>
吴星漫
我国主流媒体微博平台健康议题报道研究——以人民网微博抑郁症报道为例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人民网微博中包含“抑郁”关键词的微博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究主流媒体对抑郁症及其患者的呈现与表达,来对目前主流媒体微博平台健康议题报道的现状做出总结并提出完善建议。研究发现,目前健康议题报道存在着媒体组织对议题不够重视、报道内容质量堪忧、受众参与度低等问题,本文将从传播组织、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与受众四个角度来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主流媒体能够更加客观、平衡地报道健康议题,引导公众正确地认识疾病、打破刻板印象,提升科普效率。
详细 >>
优秀论文三等奖
(3)
孙诗雨
IP衍生互动剧:基于用户体验的新产品开发
2019年开年,两个热门IP——《古董局中局》和《明星大侦探》分别推出了互动剧《佛头起源》和《头号嫌疑人》,将互动剧带入大众的视野,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中国而言,互动剧是一种新的影视形式,目前,在互动剧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将以互动剧为切入点,以《佛头起源》和《头号嫌疑人》为主要案例,探讨IP与互动剧的关系、分析互动剧的用户体验和发展瓶颈,进而提出互动剧的进阶之道。
详细 >>
任禹衡
人民网“英雄模范”报道特征分析
本文通过对人民网“英雄模范”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对报道中使用的词汇进行算法统计,分析其报道特征、明晰人民网报道中英雄模范们精神品质的具体指向,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人民网自身的定位,为其日后对“英雄模范”的报道提出合理建议。
详细 >>
张莉燕、杨雨阁
男性虚拟社区的规则服从
目前,国内对网络趣缘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特定网络趣缘群体进行个案研究,如研究网络趣缘群体形成地及聚集地——豆瓣网的形成途径与过程;其二是对网络趣缘群体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从文化层面来看,趣缘文化全方位地参与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从经济层面来看,由趣缘形成的文化“圈子”同时具备生产力、传播力和消费力,会推动文化产业模式的重构;从社会层面来看,趣缘文化传播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结构的变迁。
详细 >>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