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门见山式——明确新闻构成要素
出镜记者的叙述是电视新闻叙述的形式之一,电视新闻节目都由一个个的情节组合而成,显然,电视新闻中的“故事”不是虚构的情节,而是指到目前为止时间发生发展的大体脉络和基本过程。在传统的新闻学研究中,对于新闻构成要素的说法总是离不开5个“W”,1个“H”的理论,即: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及影响(how)。这些要素涵盖了观众想要知道的新闻的基本信息,要求出镜记者在出镜的第一时间传播给受众,而且是开门见山式的直接托出。缺少新闻构成要素的出镜报道,即使语言多么的华丽,对于新闻节目来说也是无效传播。
(2)一针见血式——紧紧围绕报道目的展开
新闻报道有特定的传播目的,每条新闻的报道都要紧紧围绕之前设定的报道目的展开,因此出镜语言的组织设计要遵循传播目的和传播者的传播意图。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中央电视台记者赶赴灾区送来第一时间的报道。演播室主播欧阳夏丹直接连线现场记者,询问灾区物资供应等情况,记者没有直接回答主播的问题,而是谈及当地各级部门领导组织抢险救灾的情况,在进行了长达近两分钟的报道后依然没有涉及观众急切想了解的关于灾区的有效信息,最后被主播打断了他的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报道语言必须围绕与目的和意图相关的新闻事实来组织设计,并且以最能体现传播者意图的方式和质量来表达,这样才能达到传播效果。
(3)承上启下式——注意上下材料的逻辑关系
注意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保证出镜记者有条理叙述新闻的重要因素。在一段出镜报道中,所要报道的可能包括许多信息点,怎样将这些信息点有机的串联起来,需要出镜记者在语言的逻辑关系上下功夫。央视新闻频道为报道2011年两会,推出了特别直播节目《见证履职》,用多视窗和与出镜记者连线的方式呈现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的真实过程。在最后一期节目中,节目出镜记者李小萌就今年《见证履职》报道的多项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语言条理清晰、干净利落,精彩地回顾了十多期节目中的报道瞬间和成果。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可能作为新闻的导语、结尾、串场等各种形式穿插到一条新闻当中去,它充当的只是电视新闻节目中某一条新闻的一部分。所以,出镜记者还要注意与演播室主播新闻播报信息的衔接,做到信息不重复,信息不缺失,让观众顺利无障碍地接受新闻信息。
综上所述,在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中,语言传播承载着主要的新闻叙事功能,只有不断从传播学和语义学的角度规范它,才能实现报道过程中的语义共享,从而保证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