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浅析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浅析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

徐大文

2012年11月12日16:3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文艺形态日渐旺盛,它逐渐寻求着实现自我“本体属性和价值”的存在。尤其是在消费语境下,读图时代日益凸显,综艺节目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时代性定位和坐标,以其与受众的审美需求保持同步。针对此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下综艺节目的现状,预测未来电视综艺节目形态的发展趋势,并对即将出现的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思考。

关键词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对话性;发展趋势;展望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

1.消费语境与综艺节目的裙带关系

消费语境是中国当下时代面貌的彰显与表征,是西方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代凸显的标识。中国当下的消费语境,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其特点主要包括:商品化、娱乐化与复制性等并存的特性。尤其是在消费语境下产生的文化商品化、消费化、娱乐化现象,刺激着大众的消费心理,成为大众消遣与娱乐的“消费快餐”。在以消费为主的时代背景下,电视综艺必然反衬出这种时代特征,并以此与受众当下的多元化审美趣味相适应、相吻合。如:当下综艺节目呈现出的娱乐多样化现象。从90年代的《快乐大本营》、《幸运》到2000年的《开心辞典》,尤其是2004年《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三个选秀类节目初露锋芒,娱乐节目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都与消费语境下市场商业化的作用离不开。

2.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历史梳理及现状

本文首先围绕着消费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内涵、发展史、多样化原因和现状展开论述。此外针对这种现状,以形而上的研究方法对电视综艺节目未来趋势作出预测,以史为鉴预测未来综艺节目的发展态势。

(1)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众所周知,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态,是在主题的引导和贯穿下,运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对不同的艺术形态进行电视化的兼容,即:立足于节目的主旨,运用电视的影像语言(如:舞美设计、动态镜头的切换、构图的精美等)和艺术化的技术创造(如:舞台的旋转、大屏幕的空间分割等),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以娱乐性、消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特点的电视节目形态。

(2)电视综艺的历史梳理: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本文认为大体经过一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20世纪90年代初的《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节目实行板块化的布局结构,节目娱乐方式单一化,缺乏与现场观众之间民主性的互动,观众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缺乏参与性;

第二阶段是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主要是学习和借鉴了港台娱乐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明星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突破了以往节目呆板和过于严肃的风格,但是在娱乐中缺乏一种人文性的关怀,单纯为了娱乐而娱乐,人文性和知识性很匮乏;

第三阶段以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为代表,涌现出了大量的平明明星和选秀明星,最为典型的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并引起了全国的选秀热潮。特别是最近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以大胆的评论和对新时代男女婚恋观的阐释,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3)多元化原因分析:

面对综艺节目多样化形态的出现,本文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综艺节目的多样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其次,受众审美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大众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们乐意在业余时间寻找轻松愉悦,综艺娱乐节目通过虚拟场景吸引嘉宾参与其中,从而使观众获得轻松娱乐;再次是从外部原因来看,国外和港台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刺激着国内电视节目多样化形态的实现。

(4)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

首先,创新意识的不足和匮乏,“克隆”、“跟风”现象成风。如:从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以来,选秀节目异常火爆,各个省市电视台纷纷播出选秀节目,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出现了“畸形”繁荣;

其次,电视综艺节目缺乏深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哲学反思,制作的“粗俗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可否认的是电视综艺节目首先应具有娱乐的特质,应该给观众带来轻松与愉快的快感,但是综艺节目不能泛娱乐化,要寻求一种意义的持存。综艺节目可以通俗化,但通俗化并不等于庸俗化、低俗化,针对有的节目单纯为娱乐而娱乐的现象我们要给予批判;

再次,综艺节目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众所周知,综艺节目中从业人员的素质对节目至关重要,特别是作为节目的“心灵之窗”的主持人,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态势。但是反观现在娱乐节目主持人,由于职业素质的低下,导致了很难合理驾驭节目的能力。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