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周易》中说到:“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以上是对当下综艺节目现状的一些梳理,接下来本文主要是从形而上的角度预测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从受众接受心理的变迁来讲,未来综艺节目将出现“问题综艺节目”或者“行业综艺节目”为主导的现象。这种问题综艺节目主要定位于社会或者行业热点话题,密切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贴近民生,将社会热点与喜剧、访谈和游戏巧妙无缝的融合在一起,如:民生和医疗服务为主的问题综艺娱乐节目;另外,季节性的户外综艺活动和中外综艺节目的有机嫁接将日益凸显。季节性节目像湖南卫视的《智勇大闯关》,这是将来的一个节目新的样式。
第二,互动性和对话性综艺节目强盛突起,体现大众广泛参与性。这里的对话不仅是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交谈,而且也是观众与节目之间互动的能动参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贝哈斯说过:“纯粹的主体间性是由我和你(我们和你们),我和他(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对称关系决定的。对话角色的无限可互换性,要求这些角色操演是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拥有特权,只有在言说和辩论、开启与遮蔽分布中有一种完全的对称时,纯粹的主体间性才会存在。”①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将目标定位于关注经济改革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为这些精英阶层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交锋的对话平台,它的宗旨是:真诚的开放性、观念的先锋性、交流的争论性、多元的并存性的融合,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对话的特征。苏联的另一个著名学者巴赫金提到:“一切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②
第三,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的特征,今后电视综艺实践中将会出现“小春晚”的现象(即多种艺术元素兼容),这种形式并不是明星的盛宴,而是逐渐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综艺形态融入了杂技、魔术、曲艺、歌唱等多种艺术形态,可谓是“珂勒之”现象的再现。参与节目的嘉宾可以是一些民间的艺人,主持人不再是单纯依靠大明星和貌美主持来取悦观众,可以选贴近平民而有内涵的主持人,主持人可以设计一些激发现场观众参与和好奇心的游戏,来对节目实现串联。平民明星化、明星平民化成为电视节目的价值取向,平民成为节目的主人和主体。平民与明星同台登场、同台献艺、同台竞技,主持人和观众是在平民化了的同一层面上娱乐,面对面地沟通。
第四,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内容上将呈现人文关怀、追求文化品位的人文化趋势。这种模式也可说是“娱乐嫁接人文”的形式。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娱乐节目的人文化走向主要体现在观众本位传播观的确立。电视娱乐节目要不断强化对观众的服务意识,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着想,满足观众的心理与审美需求。如:2009年美国氧气频道的《舞出好身材》,将舞蹈真人秀和减肥比赛融为一体,兼顾娱乐性和服务性。国内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将礼仪与娱乐成功的嫁接。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在电视上,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文化的各种形式包括历史、政治、新闻、教育等,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③这种人文化气息的综艺节目,打破了单纯的为娱乐而娱乐、泛娱乐化的现象。德国著名的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到:“游戏冲动”(它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游戏,这里主要体现的是审美价值的实现)是构建“感性的冲动”与“理性的冲动”的桥梁,社会个体通过“游戏”来获得审美的需要,不是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④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达到“寓教于乐”与“寓庄于谐”的结合。
第五,新闻性热点和娱乐的嫁接趋势。这种形式将继续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态势。其实这种节目已经出现了,如:2010年春节期间,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联合打造的《壹周立波秀》,节目形态虽然简单,但最大亮点在于主持人周立波抓住观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切中时弊,并以冷幽默的方式体现出来。《壹周立波秀》的节目模式与美国1996年开播的《每日秀》类似,该节目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喜剧脱口秀之一,形式上虽然极像传统新闻节目,但内容却定位在恶搞新闻。难能可贵的是,主持人不但能在恶搞新闻中加入轻松笑料,更多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发人深思的幽默。这种融合喜剧与新闻元素的游戏节目,对国内而言是一种相对全新的结合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