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6日,笔者参加常州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研修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在新期间,我们考察了新传媒和报业控股两大主要新闻机构。其中,新传媒集团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新加坡国家广播电视台的功能,但是,新加坡的传媒市场格局和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它是一家高度市场化的城市广播电视台。这两种特性,使得笔者在对新传媒集团的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中,寻找到与我国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共同之处。
一、衰老的电视?
“电视的地位正在发生逆转。虽然它仍被摆放在客厅中央,但已不再是荣耀的家庭核心。”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8日一则报道的开始语,这则报道后来被众多国内媒体所转载。
报道称,年青一代有更多的渠道获取及时资讯,有更多的方式看到视频作品,也有更多的意愿参与互动而不是单向接受。这一切都让电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媒体愈发没落。
这种没落感,新加坡的电视同行们似乎感受更直观。4月23日,新传媒集团电视频道与品牌管理高级经理李弘深先生在《新加坡媒体产业发展策略与趋势》专题讲座中,援引了新加坡近十年电视受众群的变化来说明“电视的老化”。以新加坡市场份额最高的8频道为例,目前55岁以上的受众占比41.3%,比十年前增加了66%,而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在社会人群中的占比实际增加了41%。66%和41%这两个数字的差距说明,电视观众比社会人口老化得更快。
电视的危机,中国电视人的认识也不肤浅。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2011年度数据显示,高收入观众看电视的时间明显低于低收入者。可能的解释是,除电视外,高收入观众拥有更多替代性文化消费途径和方式。对于电视的依赖,农村受众远高于城市。近年来,观众平均每段收视时长连续下降,频繁换台使得观众停留在单一频道前的连续时间越来越短。电视似乎再也无法回到黄金年代,资讯获取的渠道越发多元,更多的优质影视剧集在网上召唤着年轻人,互动和随时点播的特性把忙碌的都市白领从电视机前拉向电脑屏幕,“尽管电视机仍会存在,但是它越来越像一个无助的显示器 ”。
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美国5大电视网的观众平均年龄在2008年第一次达到50岁,而广告主最重视的年龄层是18—49岁。观众的平均年龄已经偏离了标准范围。瓦格纳公司分析老龄化的原因是:“传统的电视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不一定是了解世界的第一手段了”。2011年,德国经济杂志《资本》委托IBM商业调查研究所针对500名德国人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14—39岁的人中,平均每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只有94分钟。59%的被调查者把网络作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必要时才会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