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从仰视到平视【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从仰视到平视【2】

——论新闻传播方面新媒介对旧媒介的挑战

陈官钧

2012年12月05日15:3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3、传播效果的变化

中国的新闻媒体均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传播敏感事件时,大陆大部分媒体会出现集体失语的现象,或是制造“共鸣效果”。特殊事件采用新华社通稿,制造共鸣,让读报、看电视的群众只能听到一种声音,产生一种思想。对于此事,各微博和博客上纷纷发表看法,部分支持外界声音。尤其是对公共知识分子来说,在面对传统报纸和电视的政党性逐渐强化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网络的报道。诺利?纽曼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笔者认为,该理论符合现实生活场域,对于虚拟世界场域,应该是“反沉默螺旋理论”。互联网大都采用匿名制,在虚拟空间中,网民拥有高度的超现实自由。在互联网上,沉默人群会自觉选择支持自己的观点,对一些所谓的主流意见采取对抗性解码,并会参考意见领袖的观点,以此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在微博时代,“由于‘链状’、‘环状’和‘树状’对话结构的同时并存,话题空间的成长性明显增强。而且,在现实社会话语权力空间中处于弱势的“草根”将有可能成为微博互动再建构的主导性力量。⑾”

新浪微博名人李承鹏在微博上反对“成都在杜甫草堂投资500多万元修建4个三星级厕所”,并调侃到“太有钱了。为什么不修希望小学呢?”该状态在4小时内得到2000多条转发与1500条评论。在大多数传统媒体中,该新闻给予正面报道。而网络上的反对声音此起彼伏。原本在现实中充当沉默者的受众,在网络上却成为反对声音的主导性力量。

新媒介对受众影响最大的是主动性、交互性。 “受众被动接受信息逐渐消失,新的模式中,没有所谓中心,通过广泛延伸的,连接每一个人的网络,信息传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有可能实现的。⑿”受众的话语权在新媒介上得到实现,由此受众产生了“媒介信任”。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新媒介与受众实现了“主—客—主—客????”的新型互动关系。正是新媒介(或是技术)给受众带来的安全感与满足感,使得中介客体的多维开放,互动程度逐步解放,突破了传统了的“媒介控制受众”。

“transmit”(传达、传递)这个动词所代表的二极意涵:单向(one-way)的过程与相互分享(share)的双向过程。⒀”在实际传播中,传统媒介偏向于强制性的单向模式。当受众从传统媒介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时,他们便会转向网络媒介,观看微博,参与公共论坛等。当网友在新媒介上留言时,拥有同类疑惑的网友就会跟贴或回复,甚至转发。新浪微博作为中国目前拥有最多微博注册用户的新媒介,在传播新闻方面体现了交互性。传播者主动地发布新闻,接受者主动地阅读,或转发。受众在对内容进行解码时,充当了一个阅读者、监督者、反馈者的多重身份,实现了“新闻的病毒式复制⒁”

近期,各大报纸、电视台对神九发射均采取大幅度的正面报道。除此外,受众还可在网络媒介上看到语言尖锐、观点相左的社论,俄国批评家巴赫金提出的“杂语现象”,符合新媒介的现状。杂语现象打破了“一元”话语权威。

例如,在新浪微博中,域名为“重庆何仁勇”的网友在《神九上天,公知们为什么不高兴?》里引用多位知识分子的言论,例如,知名时政评论家李剑芒说到,“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几十公里以外的孩子没有像样的教室。你们难道不感到痛心?为了这个大炮竹,几百万的儿童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值得激动吗?”网络媒介作为一个互动性极强的场所,能容纳不同的声音,该网友还摘录一篇人民日报1977年2月3日的报道来表达自己不满的心声,“卫星飞太空,人间苦难重,这是当今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写照。不过苏修自己并不这样认为,而美其名曰‘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读者投书苏修报刊,要求缩减用于空间的拨款,腾出资金用来提高人民的物质福利事业。结果招致苏修《新时代》杂志御用文人的痛斥。”

谎言始于封锁,谣言止于公开。新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是旧媒介的扼杀者、爆料者。2012年6月18日,新浪微博草根达人,漫画作家“变态辣椒”爆料道,“各省新闻单位没有各级宣传部门的指示前提下,不得擅自报道负面新闻,不得跨省采访,违者被举报,并没收记者证件。”该微博也交代了该新闻是某记者与当事人在私下谈及的。在2分钟内,该微博被转发2000多次,评论700多条。当传统媒介的新闻客观性不断缩减,偏向性增强时,受众自然地转向新媒介。传统媒介正逐渐失去权威性。

综述

新的媒介带来新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网络媒介让人类回到“重新部落化”。在新闻传播方面,新媒介将调用人体的感官媒介全面、均衡地感知世界。报纸、电视、网络的逐步发展,其实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印刷媒介隐含了个体化的接受模式,促成了个人价值观念,使人际关系疏离,划分了私人与公共领域以及各种知识学科。”而电视媒体则将家庭、社区联合为整体,并逐渐将视野扩展到全球。而网络媒介则完全模糊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名成了一个 “社会人”,与公共领域的交集不断扩大,甚至实现了与世界的交流,而不是一个看客。从对传统媒介的仰视,尊崇传统媒介,到平视传统媒介,分析其危机,受众的民主观念正不断增强。自媒体时代的受众是一个媒介人,从信息控制权集中到信息控制权扩散,受众正逐渐运用理性来思考世界。(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2011级传播学学生)

注释:

① 摘自华西都市报1月2日版

② 摘自《数字化生存》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 著

③ 、⑥摘自美通社发布《首个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调查报告(1)》 2010-12-13

④ 摘自凤凰网资讯 2012年03月17日 07:13

⑤ 《2009,传统报业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唐绪军 著 来源: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

⑦摘自《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 高韵斐 著

⑧、⒁摘自《我们时代的媒体》 于威 著

⑨摘自《解放的速度》 保罗?维利里奥 著

⑩摘自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支森的演讲报告》---许曦华 郭嘉 人大新闻网站 2006 4月11日

⑾摘自《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夏雨禾 著 来源: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官方网站 2011-1-14 )

⑿摘自《受众分析》 丹尼斯?麦奎尔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⒀摘自《关键词》 雷蒙德 著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