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中美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中美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2】

杨思明

2012年12月06日13:3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二)培养过程的比较

1、 招生入学的比较

美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人:一是从事过新闻传播实践, 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是本科获得新闻学或传播学学士学位, 希望进一步在新闻传播领域提升专业能力的人员;三是本科获得其他学科学位, 希望学习新闻传播专业将来从事媒体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但每个学校对招生对象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每年只录取大约20名学生,而且强调生源的多元化;而哈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则要求跨专业攻读新闻学硕士的学生在拿到本科学位的前提下,还要递交一份由本人导师证明的文本。

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职人员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第二类是攻读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并鼓励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招生为例,该专业对考生外语能力有特殊要求,英语专业毕业生要求专业八级以上,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要求英语四级以上。专业背景方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优先,并欢迎小语种专业、新闻传播类、政治类、经济类、法律类专业英语能力优秀者报考。

2、培养方式的比较

美国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学习年限通常1—2 年不等,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大部分全日制学生都能在1年或1 年半内完成学业,非全日制学生大概需要2—3年时间,根据不同学校的培养计划有不同的要求。以享誉全球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为例,该学院主要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硕士学位课程方式,主要包括全日制和兼读制两种新闻学理学硕士;修完新闻学理学硕士后继续攻读的新闻学文学硕士, 以及与哥大其他学院合作的双硕士学位。二是无学位课程方式。其中包括为往届毕业生提供的出版课程和为在职新闻从业者提供的培训课程。新闻学理学硕士(M.S.)和文学硕士(M.A.) 学位的招生对象都是具有新闻传播从业经验的记者。其中理学硕士学制为10个月, 共有5个专业方向:广播电视、杂志、新媒体、报纸和调查性报道。文学硕士(M.A)学制为9个月。双硕士学位则是与其他学院合作的培养方式, 其中有新闻和法律、新闻和商业、新闻和国际公共事务、新闻和宗教、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新闻等几个专业方向。

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模式采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与培养方式,学习年限分别为2年和3年。以课程教学为主,但教学过程中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院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比如电视台、报纸、电台、杂志等,以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比如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学生可以得到来自校外的业界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3、课程与教学的比较

美国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设置强调实践性,除注重核心课程外,十分突出实践环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个人兴趣和就业目标来进行跨系选课。研究生院对课程设置提出总体要求,具体课程由研究生在导师或顾问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因此,即使是选择同一专业方向、相同培养计划的学生,由于兴趣和目的不同,也会在具体课程上有所差别,每个人的学习计划都是独一无二的。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硕士课程大致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尤其注重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采用案例教学、研讨教学、行动教学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充分研讨与交流。再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理学硕士的课程设置为例,其学制为一年,分为春、秋两个学期,每学期必须修满16——18学分(兼职学生学制可为两年获以上)。秋季必修课程主要有报道与写作、记者技巧、新闻批评等,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硕士项目,主要是运用印刷媒体、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任意一种媒介形态对新闻业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层探讨。春季必修课程包括报道与写作高级研讨班、媒体工作坊等。哥大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明显偏向于应用,理论类的课程较少。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 包括课程设置内的工作坊、媒体实习。

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硕士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学生必须修满34学分(含实习学分),非全日制学生总学分不能低于30学分。课程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和专业方向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如下表:

(该表出自《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会在学分和课程上有适当的调整和增减,但总体上还是按照该设置方案进行课程设置。)

4、导师指导的比较

美国的学校对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教育特别重视,一名学生可能有多名导师共同指导。导师团队的人员构成实践取向明显,且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任职教授中有记者、编辑、制作人,并不乏普利策奖获得者、艾美奖获得者以及新闻与公共关系领域各大奖项得主。有些新闻学院的老师还会经常根据学习的进展情况对学科项目进行评估和调整,包括具体的课程设计和学术需求等。美国的新闻学院十分重视跨专业培养,学生入学后由主要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同时还需要选择一门其他专业,比如政治、艺术、商业、科学等,学生的毕业论文则由一名新闻学院老师和一名来自学生所选专业方向的老师共同指导。

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硕士在导师指导方面与美国类似,实行“双导师”制,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由学术导师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来自业界的导师则负责指导和安排学生的实习以及实践经验的传授。但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导师指导方式在根本上仍然是“一对多”的模式,是“传递——接受”式的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也比较容易导致学术门户衍生,阻碍学术的交流和发展。

5、学位授予的比较

要获得美国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学历,除了需要学生修完规定的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完成一定的实践环节,并取得学分。但是在学位论文方面,美国的新闻学院并不要求学生必须撰写数万字的理论性文章,可以用新闻作品来代替论文,比如一篇6000字以上的深度报道,或者是30分钟长度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而且并不要求必须发表或者播出过,只要导师评价合格即可,给予导师高度的信任和自主权。

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硕士需要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之后,可以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学位论文要求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结合,可以是理论研究、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就某一篇自己创作的新闻作品谈谈创作历程和感受。学位论文需由2名或2名以上专家评审通过方能提交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需要3名或3名以上答辩委员同意才能通过答辩和建议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