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要在新闻实践上提升引导能力
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强弱取决于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话语权多元化时代的舆论酝酿、生成和演变规律,积极探索符合受众心理特点和传播规律的新闻表达方式。
设置议题进行意见先导。面对话语权多元化的舆论场,主流媒体既要主动、及时地回应舆情,还要对处于青萍之末的舆情保持敏感。在社会热点的酝酿阶段,及时设置议题,发表先导意见,保持舆论场上的先发位置。媒体“先声夺人”,就会给确定或不确定的舆论发展定下基调和方向。那么,如何进行议题设置呢?那就要从党心和民意的共鸣中去寻找对接点。
2010年6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郑州会见一家媒体总编辑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客人因为塞车晚到了几分钟,卢展工就此发表了要治理城市交通堵塞、解决群众出行难的即兴谈话。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点,把领导人一般性会见新闻设置成了社会焦点议题。报道立刻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其他媒体也纷纷跟进,直接促成了郑州市大规模的交通治理行动。
创新新闻表达方式。在个体觉醒、主张多元的今天,单向宣传思维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建立多向沟通思维,以包容的理念、平等的心态、互动的方式多维度、深层次、前瞻性展现社会万象。
在新闻改革方面,《人民日报》走在了前面。在政治新闻版创立之初,《人民日报》就提出“开放式新闻”理念,设置了“碰撞”栏目,客观呈现各方观点,在互动中深化交流,在交流中引发讨论,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共识中推动实践。与传统的“直接给答案式”报道相比,这种“开放式新闻”将“显性引导”变成“隐性引导”,有利于社会热点讨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舆论引导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做有时效性的正确引导。“先入为主”是舆论传播的一般规律。不客观,是错误引导;不深入,是乏力引导;不及时,则没有引导。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提出了“有时效性的正确引导”的新闻概念。
首先,要解决好新闻源问题。新闻源过度依赖网络成为当下一些媒体的通病。解决的途径无非两个:一是以严肃的主流媒体为新闻源,二是加强新闻自采的力量。新闻离公众越来越近,记者一定不能离公众越来越远。
其次,要加快新闻作业流程。在新闻时效性问题上,主流媒体普遍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巨大挑战。因此,主流媒体新闻作业要提速,不但要在认识、观察、思考方面提速,还要在策划、选题、互动方面提速。不能及时跟上热点,就不能有效引导热点。主流媒体只有最先发出声音,才能真正具有舆论“风向标”意义。
结 语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主流媒体责任重大。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以专业性的、理性的、建设性的新闻报道,平衡各阶层利益主张,引领社会舆论走向,疏导社会情绪,消除“偏激共振”,化解矛盾,弥合伤痕,弘扬中华主流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如此,主流媒体才能真正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