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的美学特质【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2年11月下

论新闻的美学特质【2】

王 慧

2012年12月06日14:44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新闻的结构美。结构就是作品的骨骼,为内容寻求一个适当的形式,使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结构,实质上是客观事物内部规律和相互关系,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的结果。结构技巧的高低,同作者的认识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直接关系[3]。

因此,新闻的结构美,是指记者在新闻作品的结构安排上和谐有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美不自美,自人而彰。新闻作品的结构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操作规范,有着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因此新闻作品结构的安排是记者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定,但遵从一定的美学原则。

突重点。善于突出最能表现主题的重点材料,把它安排在重要的位置,并着墨详细描述,表现其深度。突重点,是一种结构的艺术,遵循着美学的原则,使新闻作品焕发出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纵横结构。在横式结构里,着力突出最能表现主题和新闻价值的关键部分和核心事实。在纵式结构里,全力突出事情发展的高潮部分。在横式和纵式相结合的结构形式里,一般要突出纵、横两个方面的重点事实和典型情节。

重起伏。是指在组织内容时,要重视组织矛盾,使结构高潮迭起,情节引人入胜。结构上的起伏,一是要突出变化。在内容上,要凸显矛盾冲突,从而反映事情变化的过程。在形式上,通过时间、空间方位的转换,用结构艺术安排矛盾冲突,从而反映事情的发展变化。

二是要组织悬念。设置悬念,目的就是始终吸引读者的注意,能够更深刻而艺术地表现主题。

巧呼应。呼应是指作品首尾呼应,有伏笔,有照应,浑然一体。首尾照应:开头要简明提出问题,结尾要巧妙地照应开头,突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伏笔、悬念的照应:就是卖“关子”,后面释疑,与悬念相呼应。伏笔与悬念是两种结构手法,有时既是伏笔,又是悬念。

总之,新闻的结构美,是在新闻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新闻记者遵循着美学的原则,安排结构更加艺术地将新闻事件呈现出来,让受众去关注,让受众去看、去听、去读,达到记者写作的目的。

新闻的层次美。新闻在内容上赋有层次之美: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等不同层次之美,层层递进,就构成了新闻作品的整体美。反映到新闻写作上,就要求新闻作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对新闻作品的每个层次都是一种美的追求、都是一种审美创造、都是一种美的体现,从而为新闻作品整体美的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4]。

标题:形式之美。“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这些格言都深刻揭示了标题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有人评价新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有人评价说新闻标题是文章的广告。新闻标题是更注重“标”,是起到宣传告知的作用,担当的是向受众简洁告知和宣传的任务,它直接关系着新闻作品能否广泛传播的功能。若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新闻的标题,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5],代表着一种形式的美,一是表现在形式本身上。人们通过感官对新闻标题(形状、节奏、韵律)的感知,就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情感活动,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例如,在报纸版面中,新闻标题加上栏题、通栏题,就构成了报纸版面的“眼睛”。这些标题经过线条、配以图片以及颜色的搭配,使版面主次分明,凸显动感,既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