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做好十八大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技巧--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2年11月下

先声夺人 后发制胜——

兼谈做好十八大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技巧

龚立堂

2012年12月06日15:02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前,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会前的报道只是前奏的话,那么会中与会后的报道才是真正的高潮,因此更要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先声夺人固然重要,后发制胜亦能出奇。先声夺人是后发制胜的精彩前奏,既要扬声,也要和声;后发制胜是先声夺人的经典重奏,既要高音,也要余音。居高声自远。总之,新闻报道事关全局、责任重大。

【关键词】新闻宣传;媒体受众;创新技巧

今年11月8日,是党的十八大开启大幕之日,也是第13个中国记者节。这样的节日重逢与巧合,既是全国百万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与骄傲,更增添了几份责任与压力。如何围绕“迎接十八大、宣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这一主线,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大的宣传报道,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更是宣传系统特别是媒体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会前的报道,中央和地方媒体着力改进创新,深化“走转改”活动,早策划、早安排、早部署、早运作、早实施,报道节奏有序,形式层层递进,内容步步升温,推出了一系列、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的深度重点报道,唱响了时代主旋律,营造出喜迎党的十八大的良好舆论氛围。

按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前,如果说会前的报道只是党的十八大宣传前奏的话,那么会中与会后的报道才是真正的高潮,因此更要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媒体报道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运用信息传播规律,创新新闻报道形式,不仅要先声夺人,而且还要后发制胜,出好每天的报纸,办好每天的广播,做好每天的电视,组织好每天的网上宣传。

先声夺人

先声夺人是后发制胜的精彩前奏,既要扬声,也要和声。

从媒体争取受众的角度来看,在报刊如林、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哪家媒体能够最先发出“第一腔”和亮出“第一面”,哪家媒体就能够最先吸引受众的眼球和注意力;哪家媒体能够最先满足受众的心理预期与渴望,哪家媒体就可能赢得受众的接受与肯定。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竞争。只有快速抢占舆论先机,及时、公开、权威、主动发布快而准、广而深、活而实的报道,做到事件反应快、到达现场快、采编发布快,坚持“好”中求快、“准”中求快、“活”中求快、“深”中求快,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才能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释放出来,才能提高舆论引导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先声夺人的前提是突出“快而准”。毋庸置疑,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因而,求“快”、求“准”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新闻先声夺人就要以新夺人、以准夺人,更加注重时效性,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立意新、观点新。新闻主题的新与不新、新闻传播的快与不快,直接决定着新闻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只有突出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报道才能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新闻报道只“快”不“准”不行,这样的新闻容易误导受众;新闻报道只“准”不“快”也不行。只有“快而准”地传播新闻,才能让受众明白个中的含义。

先声夺人的核心是体现“广而深”。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报道,必须体现出新闻新颖独特的风格,应该大处着眼,细处着墨,呈现出一种“广而深邃”的报道视野。紧扣中心形势,有效把握时代脉搏,广泛收集资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取含金量高的新闻材料,从中找出热点、重点、难点、焦点等实质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报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文字,有思想、有深度、生动感人的题材,使报道更加贴近实际,更有说服力。由于广播没有画面图像的可视性、白纸黑字的稳定性,有时会让受众产生“嫁接”和“拼凑”的错觉。在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报道中,广播媒体要善于运用声音的不同层次、强弱、远近、动静等方法,让话语在声音中凸显出来,达到声中有字、声中有画、声中有情、声中有理、声情并茂,让受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先声夺人的关键是把握“活而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创新主题宣传的途径与形式,既要从宏观上展示成就、总结经验,不能是简单的概念宣传与图解报道,力避居高临下、冰冷刻板的教师爷面孔和语气,又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理服人,多一点真情实意、多一点民生情怀,不能是八股文,而是力求生动活泼、出新出彩。编采人员要以“走转改”的精神深入基层一线,放低视角,尽量将内容严肃的报道以更具亲和力的形式对受众娓娓道来,内容上鲜活,形式上灵活,以老百姓身边的具体事例和感受,通过深入挖掘采访,运用分析、归纳、提炼等方式,按照新闻规律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见微知著,体现重大主题。但无论是内容上的活还是形式上的活,都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新闻报道更加鲜活、更富激情、更具现场感,达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度的灵活而庄谐并用的境界,从而使主题宣传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