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纪录片的特点及其发展对策【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

民族纪录片:走向世界的一种新可能——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纪录片的特点及其发展对策【2】

金震茅

2012年12月28日15:03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二、对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纪录片只有将民族内涵与国际化元素完美融合,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中国的民族纪录片才能成为世界的文化产品。

(一)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民族相册”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脉所在,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民族纪录片致力于展现中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中国各民族的地域、人文环境,反映各民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共同开创少数民族文化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民族相册”。 如56集民族纪录片《民族奇葩》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文明发展,传承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历史的重任。该片采用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3D全息光影技术,系统展现了56个民族文化传统(民俗、民风、民情),还原历史、记录真实。纪录片《民族奇葩》呈现出一部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恢弘长卷,抒写出一部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礼邦、求同存异、和谐发展、携手前进的旷世史诗,重现悠久的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古代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璀璨辉煌。民族纪录片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二)加快实施民族纪录片走出去战略

民族纪录片是世界各国受众喜爱的影像产品之一,也是实施我国纪录片走出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和国外媒体的合作,我国的民族纪录片逐渐进入海外市场。目前,中央电视台与200多个媒体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法、德、日等20多家媒体机构签订了框架性的合作协议。在日前闭幕的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上,不少海外知名纪录片制作和发行机构及相关行业人士对正在不断被发掘的中国题材和迅速成长的民族纪录片表现出极大热情,他们表示期待更多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其次,建立交易平台。广州电视台自2003年创办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国际纪录片市场交易平台,许多国外制作商走进中国寻找合作机会,更多的中国民族纪录片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目前中国电视频道播出的外购包装纪录片约占22.6%,国外供片商直接供应的纪录片约占总数的6.4%。但需要说明的是,从传播学角度看,外购包装的纪录片与国外供片商直接供应的纪录片虽然只占30%的份额,但传播层次多、范围广、频率高,影响力不可低估。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合作机构和交易平台,让民族纪录片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第三,参与国际评奖。中国民族纪录片不仅给导演本人,也给中国纪录片获取世界地位赢得了诸多荣誉,为中国纪录片长足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一批富有边疆与少数民族特色的电视纪录片代表中国纪录片在新时期冲出亚洲,奔向世界,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和敬重。如讲述鄂伦春族老人孟金福一家生活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在奥克兰举行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第30届年会上获得电视大奖,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获此国际殊荣。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藏北人家》讲述了藏北一个普通牧人家庭一天的生活,那种闲适地表达自然、人文与生命尊严的记录风格,超越了一般电视片的新闻式再现与论述性追求。影片荣获1991年度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奖”大奖,还受邀参加了1992年法国戛纳电影电视节,虽未获奖,但足以显示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活跃。

第四,拓展海外营销。中央电视台建立了遍布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的国际营销网络,每年向海外媒体机构销售近10000部集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等各类节目。我们不仅把民族纪录片看成宣传品和作品,更看成一种打入国际市场的内容产品和文化产品。可以借助我们丰富的节目资源和市场换取国外的资金。同时坚持以进带出,更好地促进民族纪录片出口,提高民族纪录片对外传播的运营效能。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10年的数据表明,中国电视纪录片在海外发行的比重在15%到25%之间,民族纪录片还有很大的营销空间。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