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的常态化构建与影响力提升--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 >>2013年·第1期

“走转改”的常态化构建与影响力提升

柯仙炉?

2013年01月10日16:43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各地新闻记者扎基层,接“灵气”,走出新意、改出特色,采访报道的新闻成为主打新闻。新闻媒体与记者将如何站在高度,着眼长远,推动“走转改”常态化,提升新闻报道影响力?

关键词:“走转改”活动;常态化构建;媒体责任;记者担当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把“走转改”作为全国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各级新闻媒体立即行动,把“走转改”活动作为提升舆论引导力与媒体影响力的一件大事来抓,纷纷开设专栏专题,先后派出骨干记者、编辑,奔赴全国各地最基层、最偏远、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报道新闻,用手中的纸与笔,采写报道,用摄像机的镜头和话筒,传递民声,故事生动感人,声音真实亲切,可信度高、现场感强。新闻刊播后,引起百姓的共鸣,深受群众的欢迎,“走转改”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大大提升。

一、“走转改”的重要性与媒体责任担当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化“走转改”活动座谈会上批示指出,中央重点媒体通过开展“走转改”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三贴近”的好报道好作品,新闻报道出现了新气象;推动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一大批记者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变化[1]。

“走转改”大型采访活动的重要性,不仅是“三项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民生新闻采访报道的有效路径,也是记者提高素养的一次生动实践。媒体和记者履行好新闻采访报道的责任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媒体的政治责任。主流媒体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随时随地都有责任发挥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或纽带作用,这是首当其冲的责任担当;二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尽管当前新兴媒体发展迅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与生存空间,但传统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明显,舆论引导作用依然强大,我们更应站在时代高度,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引领,用先进文化教育民众,服务社会。因此,主流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言而喻;三是媒体的道德责任。在当前新形势下,作为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要更加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庸俗、低级的文化现象,采编传播客观公正、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新闻节目,用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影响和引领广大观众。

二、“走转改”的创新性与记者职业追求

“走转改”活动是我国新闻宣传的重大创新,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题材涵盖各行各业,报道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现场报道、系列报道、记者手记、蹲点日记、新闻专题等多种形式,增强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广大观众通过“走转改”的新闻报道,透过一个个普通人,一句句平常话,一则则小故事,都从中感受到一股股温馨感人的力量,感受到“走转改”的新闻节目更贴心、更好看、更真实。

(一)创新新闻编排方式 领导带头“走转改”

“走转改”活动与以往采访活动不同之处,要求记者编辑每人必须建立1至2个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采访,许多媒体改变时政新闻的编排方式,“走转改”新闻上头版头条,成为新的编排亮点。

2012年1月19日,《酿酒敬家人的夫妇》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开创了“记者走基层”新闻报道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的先河。《杨立学讨薪记》连续播出四集,创造了《新闻联播》以“连续剧”播出新闻连续报道的新形式。这些节目在策划制作上打破了眼睛向上的选题习惯,镜头100%都是瞄准基层民众。

南平台作为地方媒体,在“走转改”的创新路径上也狠下功夫。一是台里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台长亲自挂帅,台领导和副高以上职称的记者编辑带头“走转改”;二是新闻节目部门每周召开一次例会,策划本周“走转改”选题,总结交流走基层蹲点采访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全体记者编辑的采编水平;三是每位记者建立基层联系点,不间断地报道“走转改”新闻;四是台编委会每月抽查评议“走转改”节目,强化“走转改”新闻点评,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和提高;五是每月集中评比一次“走转改”优秀新闻,并要求获奖记者撰写一篇“走转改”采编心得体会,在《南平声屏》上刊登、交流。

截止目前,南平台先后播出“走转改”新闻300多条,采访报道基层民生新闻数量之多、分量之重、影响之广、效果之好也前所未有。

(二)创新报道方式 提升精品力作

“走转改”采访活动是媒体记者创新改进新闻报道方式和表现手法的重要契机,是提升新闻精品力作的实践舞台。

在体验式报道中,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以小事件烘托大主题,这种报道真实、亲切、自然、现场,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和可读性。

南平台在报道《小学生黄家俊的周末回家路》这条新闻中,记者跟随周末班车同行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记录了跨越20多公里农村寄宿生周末回家的心路历程和当地政府开通周末班车的惠民心声,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农村寄宿生回家途中的艰辛。

黄家俊家庭贫寒的情况,也引起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关爱。新闻播出后,延平区西芹镇领导立即将黄家俊的周末班车费给予免交,镇长还与黄家俊结对帮扶,每年给予300元的助学金。同时,镇政府也将另外16位家庭困难的小学生纳入减免周末班车交通费的对象。2012年“六一”前夕,南平一家保险公司还向黄家俊伸出援手,捐助2000元助学金,帮助他渡过难关。记者在心得体会里说,“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是走基层最大的收获”。

“走转改”的创新报道方式,还有一个就是平民化。记者采用平民化视角,平等平视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播报观众普遍关注的事情。

为了喜迎“神九”发射升空,南平台记者深入顺昌县,蹲点采访航天育种工程师张天宇,记录他与航天育种鲜为人知的故事。2007年,张天宇研究生毕业后只身来到闽北山区,负责航天育种任务。航天苗木种植基地在一个山沟里,记者随同张天宇一起步行了十几里坑坑洼洼的山路,来到了实验种植基地才进行采访,让张天宇感到平等贴心,之后的采访自然顺利,他的心情很放松,回答朴实、真实感人。

《张天宇与航天育种的故事》及时在“神九”发射升空前一天播出,2012年6月16日“神九”问天当日还被福建新闻频道《现场》、《新闻2100》等栏目采用播出,是“走转改”新闻报道时效性较强的一部作品。

事实证明,记者走基层,虽然很辛苦,但只要记者肯俯下身子,和百姓交朋友,到基层挖新闻,就能掌握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创作出有亲和力、有感召力、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南平台记者采编的电视评论《保护古廊桥刻不容缓》获第十八届福建新闻奖一等奖,还有多部新闻作品先后在省、市各类新闻评比中获奖。

三、“走转改”的长期性与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走转改”活动应该成为新闻界的常态,成为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推动一项活动常态化的最有效手段是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将活动制度化,利用制度的力量约束、激励、监督从业者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由自发上升为自觉[2]。

我们认为,推动和深化“走转改”长效机制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横向联合、上下互动、资源整合机制,集聚一股强大的“走转改”力量。

(一)媒体横向联合,挖掘闪光点,提升舆论引导力

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之间横向联合,成立报道团队,形成1+1大于2的正确舆论引导力量。例如,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两家主流媒体联合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走转改”采访活动,先后派出200多名记者,奔赴全国20多个省市最偏远的乡村。央视开辟《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专栏,在《新闻联播》、《共同关注》、《朝闻天下》等栏目播发新闻60多篇;《光明日报》开辟专栏,刊发报道近40篇,成为教师节前夕一股最温馨、最美丽的力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二)媒体互动联动,弘扬主旋律,扩大宣传影响力

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互动联动,站在舆论高地,立体传播,弘扬主旋律。2012年9月,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分成4个采访组,奔赴全省各地,发扬“走转改”精神,全面报道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生动展现八闽干部群众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实际行动和热切期盼。中央和省、市级媒体集中刊播后,形成了强大的聚合力和舆论氛围。

(三)媒体有效整合,共享新闻资源,提升新闻传播力

报网、台网有效整合,实现新闻资源充分共享,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力大大提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在新媒体上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点击最美乡村教师在CNTV、网易等门户网站上的官方微博,粉丝数量已超过200万,覆盖人数超过4000万[3]。

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记者要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立足常态,形成长效。不要等到领导安排,才去走基层,接“地气”,不要等到中宣部统一部署,才需要“三贴近”。同时,新闻部门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支持和鼓励记者常走基层、乐走基层,支持和鼓励记者参加“走转改”好新闻评奖和理论研讨,多创作一大批“有声有色有故事、见人见物见思想”的优秀新闻作品。

福建省把“走转改”作为福建新闻奖和其他各类新闻奖项评选的重要条件,设立“走转改”专项新闻奖,在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工作中向常走基层、扎根基层的采编人员倾斜,形成了有利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导向和氛围[4]。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实践证明,“走转改”是推动新闻宣传创新的重大举措,是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形式。

(作者简介:柯仙炉,男,南平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主要从事新闻工作。)

参考文献:

[1] 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举行[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1/12/c_111428144.htm.

[2] 邓文卿.构建新闻界“走转改”长效机制[N/OL].光明日报,2012-05-04.

[3]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引发强烈社会反响[EB/OL].中国网络电视台,http://news.cntv.cn/program/xwlb/20120910/106819.shtml.

[4] 福建记协.走出新闻宣传新天地[J].福建新闻界,2012(7).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