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高质量语言探究--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 >>2013年·第1期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高质量语言探究

王玲莉

2013年01月11日13:32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于社会大众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语言规范起着示范、引导、熏陶的作用,其语言修养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媒介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语言素养。时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比较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比如方言化、外语化、扩大化、杂交化等问题。因此,笔者以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中不规范现象为例,系统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负面效应,并提出提高语言素养的几方面建议,希望对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素养;对策建议

广播电视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们接触大众媒体以来就已经存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娱乐的重要渠道。然而,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影视娱乐节目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内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商业利润的诱惑下,主持人想尽了一切办法吸引观众,甚至采用迎合媚俗的方式,增加节目收视率。广播电视节目商业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也使得播音主持语言呈现出泛人际化、泛娱乐化的不良趋势,长久下去,不仅不利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社会文化教育、道德建设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

1.普通话不标准,用语不规范

2001年,针对播音主持活动的语言表达方式,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明确规定:普通话作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基本语言,主持人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主持相关节目。然而,现实播音主持活动中却并没有按照此规定进行语言质量的把握,一方面媒体组织内部的一些自办栏目,为了节目内容的需要或者是迎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从而引入了大量的港台腔、方言、网络用语甚至是口头禅等等。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广播电视节目都是要主持人进行临场发挥的,因此,也存在很多语法的错误和用词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提高沟通艺术”、“进行一个会议”、“分享一个通知”、“聊些天”等等,不仅拗口,而且听众也会觉得百般别扭,极大地影响了节目的流畅性和主持人的媒体形象。

2.语言表达随意性强,缺乏文字表述功底

当前,很多播音主持人员故作轻松和幽默或者是为了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随意地进行个人观点的陈述和表达。然而由于缺乏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化修养,常常是信口开河,自以为是,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不清楚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基本的文学知识或者是生活常识等等。例如将A小说的作者说成是B小说的作者,将C电影中的角色说成是B电影的角色等。另外,部分播音主持人员缺乏文字表述功底还表现在无法准确、简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节目主持过程中,或者是是废话连篇,或者是说一些含糊其辞的话,甚至部分主持人说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内容。而且,一些主持人的表达欲望过于强烈,从而导致喧宾夺主现象的出现,打断或者是曲解嘉宾的表述,使嘉宾处于尴尬境地,从而造成紧张的节目氛围。

2.缺乏正确的语言态度

目前,在语言态度方面,部分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明显的颐指气使、高人一等的架势,尤其是懈怠油滑的状态、不耐烦的感情甚至斥责嫌弃的思想溢于言表,对嘉宾或者是节目观众不礼貌的言辞时而冒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主持人对受众却是无限的逢迎。事实上,这些语言状态都打破了主持人与嘉宾、观众之间的平等关系,特别是失去了为大众服务的真诚态度,不利于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正如崔永元先生所说的:“最难做到平视的是两类人,一类是艺术家、官员、大腕儿;一类是普通老百姓。端正心态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不能因为有了平视,就让自己的工作状态变形。”

3.语言表达刻意追求娱乐化和刺激性

在当前这样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许多广播电视节目语言表达刻意追求娱乐化和刺激性,主要表现就是强调节目内容的激烈冲突,尤其是追求视听觉或者是情感方面的感官刺激。比如在一些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会采用挑逗性、刺激性的语言激起嘉宾的冲突,然后再以“正义使者”的身份故作姿态的进行调解和安慰,完全忽略了情感的真挚和对嘉宾隐私的人性化关照。除此之外,在部分名人访谈栏目之中,主持人对嘉宾所提的问题几乎呈现出固定的模式:你的收入多少?你的朋友是谁?你家庭很幸福吧?你认不认识????等等,往往追求娱乐性的效果,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访谈内容。

二、主持人语言失范的负面效应分析

1.降低主持人的媒介形象

主持人的媒介形象主要是指主持人通过节目主持活动在思想、情感、生活品味、文化修养、风格特点等方面给观众所带来的一系列主观感受和评价,这不仅关系到其节目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节目主持生涯。据“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调查研究发现,虽然节目主持人往往是以“名人”或者是“明星”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但造成主持人负面影响最多的却是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主持人语言的庸俗、语言不规范、口误、语言表述能力低等在所有因素中占到大约60%。由此看出,高质量语言对提升主持人媒介形象极为重要。

2.降低大众传媒的语言示范作用

播音员和主持人既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介的声音形象;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普及,尤其是规范性语言普及的重要主体,在社会大众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示范与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规范使用语言。然而,如上文所说的播音主持中出现的大量方言、港台腔、网络用语甚至是口头禅等等,极大地破坏了普通话长期以来形成的声望,不利于其广泛的学习和普及。

3.不利于人们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

语言文明既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同时又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等,对群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目前,随着广播电视影视娱乐节目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内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商业利润的诱惑下,主持人想尽一切办法吸引观众,甚至放弃个人的职业道德,采用迎合媚俗的方式,增加节目收视率,尤其是这种低俗之风逐渐向少年儿童类节目中蔓延,极大地污染了其成长的环境,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目前在部分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主持人员越来越混淆自己“媒体人”、“大众名人”与“普通人”、“社会人”之间的区别。为了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变得越来越口头化、市民化、网络化,比如“丐帮”、“蜗居”、“农民工”、“城市寄生虫”等带有明显歧视性的词语时而出现在各种节目中。这既不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原则,同时也不符合现代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人们的不平等意识,从而伤害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尊严,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平等社会的构建。

三、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提高语言质量的策略研究

吕叔湘在《语言与语言学》中曾经提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两部分。拿这两件事情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则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而且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因此,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3]”由此看出,高质量的语言表达的难度与重要性,要声色具备。因此,播音主持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活动,提高其语言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播音主持人员要规范自身的语言

根据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决定》的要求:媒体组织出镜人员的普通话不仅要达到一级水平,并且要通过考核持证上岗。因此,播音员和主持人要规范自身的语言,这种语言从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到句式等,既要有书面语言的规范准确、逻辑性强、简洁精练、庄重文雅的特点,同时又要符合口语的亲切自然、通俗易懂、顺口入耳、生动灵活、声韵和谐的特征。借助广播电视媒体广泛传播力和强大影响力,使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音成为本民族语言的典范。

2.播音主持人员要逐渐提高节目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以及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主持人高质量语言的基本特征。首先,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内涵丰富、文化品位高的词汇,尤其是是要恰当地嵌入一些书面语言,援引一些诗词名句和成语典故等,使自己的表达文采斐然,具有品位。另外,主持人还应当注意自己的语句编排,通过合理的词语组合、句式构成、修辞手法等方式,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流畅,更加生动有趣。俗话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事实上,主持人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主体,其语言也必须经过不断的锤炼、修辞,从而给人带来美的视听享受,这既需要主持人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观众对象,以此来合理的组织自己的语言。

3.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节目嘉宾和观众

古人云:形随心走。人的神情举止与语言行为都是其内心情感或者是心态的外在表现。节目主持人或者是播音员的语言表达方式与风格特征,无论是亲切和蔼、大气平实,还是睿智颖慧、幽默风趣,都必须以诚实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嘉宾和观众,不管他们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官员。正如杨澜所说的:“提问时,主持人必须要和嘉宾建立一种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牢记自己是代表观众提问的,必须保持平常心。主持人与嘉宾不是勾心斗角,如果抱有这种观念就很难平和自己的心态。”

4.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语言还必须通俗易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主要是通过人际沟通的方式进行节目制作与传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语言内容既区别于声多义少、结构松散的原发口语;同时又不同于字斟句酌、严格规章的书面语。主持人和播音员必须具有沟通交际功能,其语言内容必须通俗易懂,同时还要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愉悦、审美、教化功能。

总体来说,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者是播音员的语气、语调以及表情达意都附载在自己的语言词汇上。他们既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与教育意义,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加强与嘉宾和观众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语言质量。

(作者简介:王玲莉,女,韶关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节目主持,一级播音员,主要从事播音主持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静.略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J].中国电视,2011(2).

[2] 卜晨光.试论现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魅力[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4).

[3] 陈虹.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J].新闻记者,2004(11).

[4] 武雅琴,王悦东.论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品质的提升[J].现代传播,2009(5).

[5] 邓海荣.试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精炼与冗余[J].新闻记者,2007(10).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