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百姓喜欢看的会议新闻--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 >>2013年·第1期

做老百姓喜欢看的会议新闻

来东晓

2013年01月11日13:3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会议新闻作为新闻信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如何做好会议新闻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和学者应当努力探讨的一个问题。以“老百姓关注度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来判断一条新闻的价值大小,从老百姓关心的角度用心用技巧去做他们看得懂、喜欢看的会议新闻,那么会海不仅能淘金、炼金,还能出精品。

关键词:现状;角度;方法

一、引 言

在当今我国的社会发展中,电视因其特有的视听合一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每天打开电视,各卫星频道以及地市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我们都会看到各类的会议新闻和会议报道,这些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广大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做好会议新闻的报道,让老百姓在众多的会议报道中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服务百姓的生产生活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除了具备良好地新闻业务素质外,还要多动脑筋,创新方法,换位思考,了解老百姓最需要什么,让他们在众多的会议报道中获得更多所需要的新闻信息。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我们每天都随处可见各类的会议新闻报道,并且往往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某年某月某日召开什么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是谁,主要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如此“程序老套、内容重复、冗长生硬”一般性会议报道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收视率和传播效果。

我们报道什么,笔者认为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我们的观众最关心什么。千篇一律的会议新闻报道不仅传播形式单一,而且信息量小,观众要么选择关机,要么直接更换频道;如果在会议新闻中报道的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他就会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在会议新闻的报道中,既应该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又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以此来提高会议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我们要抓住领导重视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报道,解疑释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报道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会议新闻报道才能出新、出活,就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响。

众所周知,会议汇集很多信息,传递出很多政策和发展动向。工作性报道对实际工作更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在报道会议中,因为会议汇集了太多内容,写作就有个角度选择的问题。否则包罗万象,会把真金子埋藏在沙土中;因为会议形式如出一辙,就有个表达方式的问题。否则容易和简报、会议纪要类同,枯燥而无味;因为会议内容还需要理解,所以就有个对内容剖析、帮助理解的问题,否则浮于表面,淡而无味。

总之,报道会议很容易,把会议报道好并不容易。基层通讯员应该能在会议中用新闻的眼睛去发现很多新闻点;应该能用新闻脑去思考问题,报道的信息使人深受启迪;应该能用新闻笔去写,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使人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笔者认为,要让会议报道增加新闻含量,要把会议新闻写出彩来,离不开一点,就是无论参加什么会议,倾听什么汇报,要常常换个“角度”写会议新闻。

二、换个“角度”写会议新闻,应注意的方面

(一)会议报道要贴近百姓生活,力求平民化

在平时的会议新闻报道中,我们在处理这些会议新闻稿件中往往把报道的重点集中在个别领导身上,而这些报道也正好迎合领导的口味。很多领导也喜欢自己做到报纸上有形,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在新闻报道中许多的记者就按照领导指出、强调的模式,而这种站在领导视角来报道会议很容易让观众接受,让我们的观众也容易产生抵触的心里。因此,笔者认为会议报道既要反映方针政策,还要反映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全市召开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会议,我们在采访中,就不能来简单报道领导讲话要求,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平民化的视角,认真思考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对象、条件、数量以及补贴标准,什么时候建成并交付使用等等,这些恐怕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和热点。如果我们在采访中不去用心思考,只停留在表面做文章,就会使新闻的信息量减少,宣传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自然就会受到老百姓的“冷落”。

再如,一年一度的市人大、政协两会报道,如果我们在报道中停留于程序化的会议报道,就会使老百姓乏味,近年来,南阳电视台之所以在“两会”报到中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就在于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创新。我们在《南阳新闻联播中》不仅做好会议程序性的报道,而且还开设了反映一线代表委员风采和百姓心声的子栏目,力求贴近生活,反映百姓心声,通过荧屏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因此笔者认为,做好会议新闻报道,一定要跳出会议写新闻,以平民化的视角去报道会议新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参加会议用新闻耳去听就会发现许多“新闻点”,即会议传递的,又为读者感兴趣的内容

会议就是记者发现新闻点的重要场所。因为会议是信息的汇集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议本身就新闻含量很丰富的地方。许多记者所写的会议新闻中,几乎有70%是在会议中发现的。每当他们走进会议室,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记者身份,想到的是抓住所能抓住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哪些是能够而且需要传播的新闻点,同时也是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要报道企业每年召开一次的职代会,这在企业来说,当然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记者到达现场首先对会议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等会议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研究,换位思考,找出了几个读者会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人力资源的教育培养,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修订,体制改革工作、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所以,会议报道要巧妙记录与会者的心声,陈述工作报告提到的未来做法。而且报道中,职代会成了观点的来源而不是报道的主体,从而源于会议,又跳出会议。有观众看了报道后对我说,有一种从不同角度报道会议但很有看头、符合实际、能给人启迪的感觉。

(三)记者要用新闻笔去写,表达力求鲜活

在会议中发现了好的新闻点素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表达方式,会使好的新闻素材的新闻价值降低。反之,好的表达方式可以给新闻增色。所以,会议新闻的报道,需要鲜活的表达方式。而要使表达方式鲜活起来,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会议新闻报道的标题要直观,且引人,颇富文采。众所周知,新闻标题是每一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新闻中起到了重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一条好的会议新闻能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标题有着很大的联系。新闻标题能反映出新闻的主题,让观众在收视中,就能留下直观具体的印象。例如,南阳市召开保障性住房会议,记者如果不去动脑筋,懒省事,就会在新闻标题中写我市部署保障性住房工作,标题就不能直观反映新闻的主体。记者如果稍一动脑筋,抓住群众关注的今年南阳市将建设5000套保障性住房,一下就会吸引观众的目光,引起观众对这条会议新闻报道的关注。可见新闻标题在会议报道中起到重要作用。

2.会议新闻报道的导语写作要短小精干,要有力度,要扣人心弦。与会议新闻的标题一样,导语首先要反映出会议新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要抓住会议内容的重点,力求简明扼要,生动具体,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关注新闻内容。

3.会议新闻报道的正文要有条理,要故事化,妙趣横生。做好会议新闻报道,不仅要体现在新闻的标题、导语上,还要在理清条理上下功夫,要用平实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新闻点。要用故事化的情节,层层解开新闻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收到良好的收视效果。

4.鲜活在会议新闻报道中,还要求记者要有一种新闻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也就是记者在工作实践中不一定就会议的主体内容而写会议。要善于发现并捕捉会议中的“花絮”,这样就可能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关注,这不仅反映了会议,而且更能深化会议新闻的主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如每年一次的地方人大政协、会议报道,记者除了要报道好程序性的会议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和捕捉一些与会议本身有关的内容,只要记者留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深入报道,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对不同类型的会议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每天打开电视,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地方的新闻媒体会议新闻占据新闻重要位置,会议新闻几乎是一个格式,除了枯燥、空洞以外与形式呆板,方法单一有着很大的关系,进而给人一种严肃、重要不中看的印象,十分乏味,所以对不通类型的会议报道要采用不同方法的处理。笔者认为,一是事关全局的大型会议可按一般新闻处理,注意发重要位次即可,也即是采取“精编精报”的方法,新闻节目之后可增开临时性的会议专题报道。在报道会议整体进程时,可用侧记、见闻、花絮、访谈录等形式来表现;二是一般性会议突出重点,找出特点,采用“精编简报”的方法,以点代面即可;三是行业性会议,专业性强,内容单一,有其自身特点,文字处理好容易被受众接受;杂会报道抛开程式化,按新闻价值取舍,形式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对于劳动节、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庆祝活动较多的会议报道,可用集纳的方法,实行“精编合报”。如可在新闻栏目中开设时政快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当天发生的会议报道播发出去,这样不仅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还可以提高新闻节目的信息量,让老百姓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内容。

三、结 语

力求会议新闻出新、出彩,让会议报道活起来,是新闻的生命力,也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平时的工作中,各种会议新闻采访活动每天都可能发生,这些都为我们的平时的采访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要在众多的会议新闻中发现新闻点,关键要看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平时的积累以及新闻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平时练没练就一双“新闻眼”,怎样在会议之后的写作中把握好这些新闻资源。

总之,我们在写会议新闻的时候,平常要多了解一些时局,多收集一些材料,多研究一些写作方法,这样就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抓住群众关心、领导重视、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力求平民化,做到贴近百姓生活,才能使会议报道从内容到形式的常报常新,才能出色出彩,更好地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好我们的大众。

(作者简介:来东晓,男,南阳电视台新闻中心时政部副主任,编辑,主要从事时政新闻编辑研究。)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