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出版新书的平均定价已经达到52.23元,文艺类新书平均每本更是高达85.81元。最近这一统计结果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内地的图书像港台那样定价突破百元的日子,已经不会太遥远了。当然,这种现实和预期也让人不由为纸质图书未来的销售担忧。
业内专家认为,这是图书的定价体制出了问题,如果中国内地的图书也可以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实现“分类定价”,读者凭实力各取所需,那“书价非议”应该可以迎刃而解。
书价上涨了,读者抱怨了
最近,一份2012年全国图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去年所出新书的平均定价高达52.23元。而来自北京开卷公司“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的数据显示,2012年文艺类新书平均定价为85.81元,社科类新书为74.533元,生活休闲类新书为44.876元,科技类和少儿类新书分别为57.426元和23.171元。
北京爱阅读图书公司老总、资深出版人李孝国为记者解读说,这些数据应该将那些几百上千甚至数万元定价的精品套装书也包含在内,所以平均定价被拉高了,而去年普通图书定价给人的感觉并没有那么高。
尽管如此,李孝国也表示图书近年涨价的确是一个事实。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使得岳麓书社初版《曾国藩全集》时定价598元还有得赚,可现在再版,他们要想有利润就必须抬升到1980元。
高了?低了?书价陷入困局
近年有关中国图书整体定价究竟是贵了还是便宜了的争论从未停止。读者普遍反映,前几年还能看到十几、二十几元的书,现在则很难见到低于30元的。记者对当当网所售17862种“中国现当代随笔”进行了粗略统计发现,绝大多数图书定价超过35元。一方面读者嫌书贵,怨声载道,而另一方面不少书业人士却认为中国内地图书较之其他地区还太便宜,涨价合理。
资深图书观察人士魏玉山就认为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书价,尤其是学术图书和大学生用书的价格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他以《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为例,这书简体中译本(第8版)定价是58元人民币,而美国(第9版)的价格是166.95美元,相差十几倍。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也表示,事实上常年的低书价也让中国出版社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而且,中国低书价也直接引发了国际版权谈判上的困境,“有些国外出版商不愿意把好书的版权卖给中国出版社,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图书定价太低,他们拿不到多少版税。”
李孝国表示,中国纸质图书定价确实出现了一个困局:一方面,成本压力要求书价不得不涨;另一方面,现在阅读纸质图书的人本来就不多,如果书价再涨下去,会有更多的人放弃纸质阅读,转向电子阅读,或者干脆不阅读。“如果纸质阅读的人进一步减少,图书销量进一步下降,出版社为了分摊成本,就会不得不进一步提高书价。这就是恶性循环。”
图书“分类定价”势在必行
在李孝国看来,要破解这个困局,欧美国家的图书“分类定价”制度值得借鉴。李孝国对记者表示,现在中国出版社考虑一本新书定价的诸多因素归结起来就是看印张,换句话说,厚的书比薄的书要贵。但这样的结果是,销售不强的学术书和畅销书是一个定价标准,出版社为了贴补学术书的亏损,就会刻意增加畅销书的定价,以此达到收支平衡。
欧美国家的“分类定价”就是,学术书比畅销书要贵得多:虽然学术书销售不多,但高定价足以使出版不致亏损;而畅销书的低定价也顺应了大多数读者的购买力。“中国图书市场尝试‘分类定价’,不将学术书等亏损书成本转嫁给畅销书,不一刀切地抬高书价,读者的抱怨或许少一点。” (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