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出镜记者与角色定位--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4期

浅析出镜记者与角色定位

鲁  超

2013年04月08日13:25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从字面意思来看,出镜记者指的就是在电视屏幕之前给观众们传递和报告新闻事实的专业人员。作为电视新闻报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重大的庆典或者突发事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已经演变成一种常态报道方式,且正在渐渐发展成一种潮流趋势。一些新闻记者的出镜采访给不少电视新闻节目增加了很多亮点。当然也不能排除因为现场表现失准而出现影响新闻真实性与感染力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则主要是因为决色定位的问题。从某方面来说,采访成败的首要因素,就在于报道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出镜记者;出镜语的把握;角色定位;浅析

一、出镜记者

(一)出镜记者的定义

出镜记者,顾名思义,指在镜头中对新闻进行传达,对人物进行采访,对事件进行评论的人员,出镜记者一般所指代的都是现场新闻。在西方,出镜记者的英文名称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在我国通过直译被翻译为“在镜头中出现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

从词语的直接意义来看,“出镜记者”主要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在镜头中出现,第二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准确报道。出镜记者依据出镜的目的和采访的对象以及节目在时间上的长短问题,基本能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针对新闻事件直播或连线报道等的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第二种是面对采访报道典型人物的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从传播的本质上来说,是介于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一个第二者存在,出镜记者在功能上的本质主要是最大可能地将新闻事件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拉近,零距离是其拉近的最理想距离。

(二)出镜记者的来源

出镜记者的大幕是在1963年11月22日由美国CBS 31岁的记者丹?拉瑟拉开的,那一天是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刺的日子,丹?拉瑟用他慌张而又紊紊有条的17分钟左右现场报道使美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出镜记者报道的震撼。我国在电影事业上的起步时间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镜记者形式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开始在我国兴起。《中国新闻》刚刚开播在1992年的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记者高丽萍面向全国做了将近三分钟的现场报道,《新闻调查》随后在1996年开播后,中国开始正式地形成第一批出镜记者。电视屏幕上活跃出越来越多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观察以及感悟,对电视新闻播音员之前单纯播读稿件及电视画面的新闻概念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二、出镜记者对出镜语的把握

出镜语主要是指在出镜的环境下,出镜记者自己对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方面内容的组织,概括来说出镜语包括的主要是有声语言和体态语两部分。出镜语不论是对新闻主题的深度化、广度化还是形象化与深度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出镜语进行研究一方面能让记者和主持人对新闻报道更好的诠释,另一方面能够使人民群众对新闻的了解和理解更加深入。 记者出镜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常用的形式,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真实感。出镜记者作为出境的实施者,其语言关乎报道的成败,在现场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是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出镜记者要组织的新闻语言形式除了新闻报道、新闻播报,还包括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出镜的记者们对这些形式语言的表达技巧必须进行数显的掌握,这样报道起来才能更加恰当和准确地对其进行使用。

(一)语言让人信服

出镜记者的语言要得到信任,首先要有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穿透力、感染力,简洁明了,生动耐听。使受众认为你所说的一切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确有其事,让人信服,这就需要庄重、亲切。庄重并不意味着板起面孔,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端起架子。庄重的含义是真诚、恳切、实在和中肯。亲切感的播音,是言之有物与心中有人的结合,是宣传员的观念与服务员的意志的结合。因此,出镜记者的语言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气质和可信任度,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信任信服的印象。

(二)语言要新颖

很多记者在出境时的模板语言是“大家好,我现在在……地”,或者“我身后现在正在进行……”之类。相信很多观众在听到记者这些话语的时候,觉得相当死板。这样的话语,使新闻形象生动性与形象性的意义,这些方面本来是出镜记者最具特色的优点。当然,我国很多出镜记者在近几年也开始以新颖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新闻,对观众的目光进行吸引。以北京电视台国庆阅兵时的一个出镜报道为例来说:该报道的第一个镜头是战士们正步踢腿的特写,踢腿动作的旁边是练踢腿力度的简单装置,一根细线在地面的一定位置与地面保持水平,地面上放着一粒小小的弹珠。该装置的原理就是必须要将腿抬到细线之上,且用合适的力度,才能踢出最标准的步子。记者就通过镜头向观众亲身展示了正步踢腿训练的过程,这种体验式的报道让观众很明了地就知晓了训练的难度与严格。镜头对记者踢腿的特写画面比记者的空洞语言具有更加强势的说服力,也令观众感觉更加新颖。

(三)语言要流畅

因为出镜记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观众叙述评论事件,所以其语言必须流畅。流畅的报道显得自然,给人行云流水般的感觉。流畅是出镜语基本的外在标准,所以出镜记者在报到时必须避免过多的停顿和感叹词以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语言,而且语速必须达到专业要求。做到表达流畅需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一是多说。不断地把看过的新闻和别处听来的新闻讲给身边的人听。二是多写。把自己平时的感受和经常触动内心的东西写下来。三是每次出镜之后,要及时地反思总结并且不定期地进行翻阅。四是多阅读多积累语言素材。五是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多回合的交流可以有效减缓心理压力。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