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很多媒体同行已经在前线采访或在奔赴前线的路上,人民网传媒频道把李梓新所著《灾难如何报道》一书中的“汶川地震媒体操作实录”予以刊发,希望能对在前线采访的同行提供一些参考。该书2009年1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2008年5月的四川大地震,令全世界震动。率先行动起来的,是中国的新闻工作者。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长期以来,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灾难报道本身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很多题材没有被挖掘。作为个体的新闻从业者所积累的灾难报道经验也没有被规范地整理、总结、传播乃至共同讨论,更无法在广泛意义上做普及和熏陶。
随着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出现,媒介作为公众力量在其中的角色凸显,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从SARS到禽流感,从2008年初的雪灾到年中的大地震,可以说,灾难报道的概念已经在中国开始成型,其进步直接推动了中国媒体的进步。
四川大地震,不仅使中国社会的公民意识进一步觉醒,也使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达到空前的高度。然而,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奔走在前线的记者必须具备充分的科学知识以及实战经验,才能最大化地体现报道价值,传递灾区呼声,同时也确保新闻从业者自身的安全。
所以,我们总结了2004年底南亚海啸后国内外记者的报道经验,以及这次地震报道中主流媒体的报道经验,再加上美国德特灾难新闻研究中心(Dart Center)数年来所总结的美国新闻业灾难报道的先进经验。作为中国第一本可供借鉴的灾难报道参考书提供给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学生以及其他一切关心此领域的社会人士。也作抛砖引玉之用,期待有更多的关于灾难报道的专业探讨不断出现。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一直致力与和中国新闻界一起,共同探讨中国灾难报道的发展。2005年3月,南亚大海啸刚过三个月,一个由各国媒体参与海啸报道的编辑记者所组成的学术研讨会便在汕头举行。那是中国大陆媒体学术界第一次举办的关于灾难报道的大型研讨会。而今年10月,就在四川大地震过后五个月,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又在汕头举办了灾难性报道高级研讨班。来自中国国内参加此次地震报道的数十家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齐聚汕头,共同探讨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面前,新闻人的使命和担当,并总结经验教训以供后来者参考。
面对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人类所知晓的秘密还是显得渺小。而新闻工作者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如何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将永远值得探讨。而在中国的新闻环境下,灾难报道的突破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带着勇气的突破也必将推动中国媒体在21世纪的发展和前进。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陈婉莹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