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群星做公益 让灾难在作品中发声--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芦山地震群星做公益 让灾难在作品中发声

2013年04月23日07:12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陈坤在微博中呼吁,请大家不要以捐款数额来衡量善心,更希望有些人不要将关注点放在查捐款上。台湾歌星罗志祥也称:“別把爱心当比赛,感觉现在谁捐多谁就是赢家。”他担心这会让“爱心变质”!明星带头捐款,能鼓励民众对赈灾捐款的热情。如果将其解读为数量攀比,不仅是对捐款者的伤害,对民众理解慈善“守望相助”的本意,也是一种误导。

遭受地震灾难的人,要走出死亡与痛苦的阴影、抚平心理创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救助与慈善也需要长时间的行动。或许除了捐款,明星可以做一些更有文化意义的事,来培养人们在灾难中的救助与修复心理创伤的能力。几十年来,关于地震主题,只有两部名为《唐山大地震》的作品深入人心,一部是钱钢的纪实文学,一部是冯小刚的电影。而当下,灾难题材在文化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灾难与不幸的能力。其实,让经历灾难的人,在文化作品中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个体的灾难记忆,转化成民众可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灾难记忆得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如何提防灾难对生命的伤害。

我们常惊异于日本的防灾与救灾机制,以及日本民众在灾难中的秩序与镇定。在日本文化中,对“物哀”美有天然的崇拜。这里的“物哀”,不只是对自然万物凋零、衰落的悲哀或悲伤之情,还有共鸣与感动的意味,悲与美是完全相通的。培养同情、敬畏之心会让民众在灾难中处变不惊,善于救助与自助。

从文化的角度,人类对灾难的认知会更为成熟与理性。所以当灾难发生时,明星们更应从自己的行业角度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那些处在灾难中的人们。或许歌星创作一首发自内心的、能够传唱的歌曲,影星构想拍摄一部与灾难相关的电影,作家写一部真正面对灾难的作品,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灾难,减缓民众的恐慌和焦虑。

就像李连杰设立的壹基金,对灾难的救助是有计划、专业的一样,明星慈善同样可以有更多的文化含量。面对重大的突发性灾难,有些人极易迷失在自己的情绪中,丧失判断力,从而引发一些新的危机。在这种状态下,明星显然可以做得更多。 (叶匡政)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