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长着明星脸的综艺节目掉进恶俗陷阱--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中国青年报:长着明星脸的综艺节目掉进恶俗陷阱

陈方

2013年04月23日07: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版权口水战、明星争夺战、首播日期争抢战……4月初,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和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开播。两档节目在网络上的造势力度不分伯仲。说相声的牛群来了,演电影的张柏芝来了,唱歌的黄征来了,慈善家陈光标来了,当然,还有一些挣扎在娱乐圈三线的原本被人喊不出名字的艺人也来了。北京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和水立方中溅起的,不只是“啪嗒啪嗒”的落水声,还有主持人的欢呼声和看台上的呐喊声。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看了节目的电视观众,常常分不清那些“啪嗒”入水的明星,到底是在为哪家卫视的哪个节目服务?因为,这两档节目太像了。

  和前几年的《超级女声》、去年走红的《中国好声音》、刚落幕的《我是歌手》一样,《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同样都是从海外引进版权的舶来品。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出生于荷兰综艺节目《Celebrity Splash》,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则源自德国名人跳水节目《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

  但与《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口碑良好不同的是,《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开播没多久,批评质疑却如潮水般涌来。64岁的牛群跳下后闷在水下十几秒、韩庚被水拍晕、包小柏短暂失明、黄征翻转失误后背被拍红。尽管节目组一再宣称,“节目效果靠的是剪辑,其实危险性并没有看到的那么夸张”,但4月19日晚释小龙所创武术团队的一名成员在节目训练基地意外溺水身亡的事故,已暴露了跳水节目制作的安全漏洞。质疑声中,节目中高调宣称的“专业”、“真实”、“励志”等“卖点”,已然土崩瓦解。

  公平地说,中国综艺节目的制作者“着眼国外”的创作路径,并不是“万恶之源”。这些年,内地年轻人已习惯通过网络欣赏韩国、日本和欧美的电视节目,即便语言不通也毫不影响他们对异国一些新鲜有趣的节目的追捧,这是当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面临的严酷现实。网络化时代,创意的“跨国流动”无处不在,本土创意也好,舶来创意也罢,只要有它最适合生长的土壤,无可厚非。回溯近年来中国当红的多个综艺节目,都是砸下重金购买外国版权,再进行“中国式”包装。因此,这两档跳水节目口碑不佳的原因,病灶并不在“舶来”上。

  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在这几个批评如潮的综艺节目里,有一个共同点是,明星们被“全能化”了。

  其实从前几年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开始,这种趋势已经开始萌芽。主持人、演员、歌手,从探戈到华尔兹到爵士,无论你是否有舞蹈功底,无论你是否受过专业训练,经过节目组短暂培训后统统被拉到舞台上展示舞艺。舞蹈好歹还算是“文娱圈”的事儿,可是这次的跳水那分明是“体育圈”的活儿,当一个个明星不畏辛苦站在高高的跳板上如“跳楼”般跳进泳池时,不被炮轰才怪!

  也难怪微博上的大V们调侃中国明星太“可怜”:一会儿被拉去跳舞比赛,一会儿被拉去唱歌淘汰,现在又被拉去跳水搞怪,你越来越搞不懂这些明星原本是做啥的,只记得:不会跳舞的歌手是跳不好水的。“全能明星”还不仅仅表现在“竞技场”上,评委席上的评委们也开始“全能化”,不会唱歌的章子怡坐在了《中国最强音》的评委席上,网民和观众只能克制地评价章子怡“穿的比说的好”。

  原本可以好好地唱歌或演戏,却偏偏要不务正业去跳水或点评唱歌,“全能化”了的明星们在并不适合自己的舞台上自然少不了“出丑”,但比“出丑”更实惠的是“吸金”。无论是上述两档跳水节目还是《中国最强音》,毫无疑问,邀请选手和评委都是让主办方斥巨资的事。中国的综艺节目制作向来都是大手笔,当《我是歌手》在台湾吹皱一池春水时,连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都表示,由于市场投入限制等因素,台湾的电视节目制作经费少得可怜,无法做出像《我是歌手》这样“大气磅薄”的节目。

  但是,“不差钱”未必就一定能推动综艺节目健康发展。综艺节目当然未必一定要承载教育功能,但娱乐时基本的“美学深度”还是要培养的。“明星全能化”像一记警钟,并不温柔地提醒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舶来”之后的再度创作中,如何避免掉进恶俗化的陷阱。有了雄厚的财力做后盾,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明星和节目本身的利益最大化,那么综艺节目遭遇如潮般的批评,恐将难以避免。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