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交通等原因,雅安地震发生后,外界的救援尤其是物资无法全面抵达一些乡村。灵关镇上坝村便是其中之一,昨日上午,当扬子晚报特派记者随武警8740医疗小分队抵达该村时,该村村民围住扬子晚报记者,感激不尽:“你们是第一批前来关心我们村的人。”
一个“被忽视”村庄的应对
组建“摩托车机动队”自救
上坝村人口大约1400多人,地震中该村损失严重,几乎所有房屋被毁,数十人受伤,至少一名村民在地震中死亡。记者在村中看见,虽然不少房子从外表来看似乎损毁不重,但只要进到里面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墙壁开裂严重,不少倒塌,已经不能住人。
村民大多集中在村中一家工厂的广场上,大家在这片空地上搭起了各式的棚子。这些朴实的村民重又过上“集体生活”,集体搜救、吃大锅饭,依靠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共度艰难。
在上坝村一组,扬子晚报记者看见,村民在路边支起了四座土灶,吃起了多年未见的“大锅饭”。粮食是每家每户从自家废墟里抢出来的。这几日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一饭一菜一汤,饭是稀饭,菜是包菜,汤是包菜汤。而且吃饭多有秩序,先是老人、小孩,青壮年排在最后。
没人吩咐,妇女们主动承担起做饭的任务。39岁的陈跃霞开始担心次日大家的口粮,大家凑起来的粮食和菜,当天都已经不太够。陈介绍,上坝村的田地几年前就被征收用作开厂,每家每户吃的粮食都是买的,但此前村民每次都是一二十斤左右的买,因此即使大伙儿将家中所有粮食凑在一起,也不能维持几天。
喝水则是村民从附近山沟里取来的水——这是他们的不得已之选。瓶装水已经买不到,自来水地震当天就已经停掉了。此前,村民都是喝山泉水,但地震后,山沟的水较为浑浊,这让大家有些担心,村民希望能有专家帮忙监测,看水质究竟是否合格。
地震后,村中的青壮年则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在完成自己村受困群众的搜救后。这些人组建了一支63辆摩托车的“机动部队”,主要负责送救援部队和有需要的外地乡亲——因为不断的滑坡和塌方,当地交通极为脆弱,摩托车是机动行军的首选。
王强骑着摩托车昨日往返紫云村6趟,紫云村极为偏僻,汽车到不了,救援部队不少只能徒步进入,王强不断来回跑,就是为了他心中“最佩服的人”少走一点。紫云村距离上坝村有将近一小时车程,路险难走,王强和他同村的老乡义务加入,希望自己也能为救灾“尽点力”。看见有救援力量进村,几个村民拿出仅剩的一点面粉开始做馒头——即使在地震之后,这些朴实的农家仍然要尽待客之道。灾难面前,此地乡亲表现出的自觉和力量,超乎常人所想。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 谷岳飞
发自宝兴县灵关镇上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