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4月26日专电题:保护知识产权意识重于严打
新华网记者陈国洲
26日,第1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近几天,全国不少地方严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河南一口气粉碎了150万份非法出版物,江西也销毁了40万份。面对喜人成绩,记者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不在于打击,而在于培养全社会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记者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小调查,询问身边的人是否知道世界知识产权日,几乎所有朋友都很奇怪竟然还有这么一个节日。当记者告诉这些朋友,我国是这一世界性节日的两个发起国之一时,朋友们就更惊讶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保护知识产权离自己很远,但提起盗版软件、盗版光盘时,又感觉很近。
盗版侵权,社会上流传一些“理论”:一、中国的产业技术低,很多高精尖技术依赖进口,而外国大企业正是利用知识产权在获取巨额“剪刀差”利润,因此盗版“仿制”对现阶段中国必不可少。二、对于普通百姓,“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免费下载”,“盗版是低收入阶层分享社会成果的有效手段”。殊不知,对于产业技术而言,拿来主义会伤害自主创新的冲动,而对于个人,盗版伤害了整个产业,最终影响个人获得高品质的产品服务。
提升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仅仅靠“刮风打击”是不够的,严打风过,保护意识逐渐淡漠。有媒体报道,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已连续十几年每年举行集中销毁活动,近5年来就累计销毁侵权盗版制品及非法出版物2.33亿件,但盗版侵权之风却越刮越盛。因此,如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培养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才是相关部门急需研究的问题。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