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朱慧卿
我国近年来影视剧产量世界第一,质量过硬和有影响力的作品却乏善可陈,编剧“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受到观众质疑。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网和民意中国网,对3002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5.9%的受访者觉得现在影视剧讲故事的水平差,其中48.6%的人直言“非常差”。78.3%的人认为,“功利浮躁,只重产量不重质量”是影响编剧讲故事水平的主要原因。
受访者最满意《亮剑》《潜伏》和《甄嬛传》里面的故事
调查中,75.9%的受访者觉得现在影视剧讲故事的水平差。16.4%的人感觉“不好说”。觉得水平较好的仅占7.7%。
在调查列举的热播影视剧中,在讲故事水平上最令受访者满意的前三名分别是:《亮剑》(58.8%)、《潜伏》(46.3%)、《甄嬛传》(25.2%)。
接下来还有:《铁齿铜牙纪晓岚》(25.1%)、《武林外传》(21.1%)、《中国式离婚》(16.3%)、《奋斗》(14.8%)、《北京爱情故事》(14.1%)、《步步惊心》(11.0%)等。
周六吃完晚饭,家住上海的刘先生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为该看哪部电视剧起了争论。20岁出头的儿子想看新版《笑傲江湖》,因为“武侠世界天马行空,演员也青春”。妻子则想重温《甄嬛传》,“主角在后宫各种争斗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刘先生自己则更偏爱《隋唐演义》,“历史故事不管怎么演绎,都令人回味”。一家人谁也不愿让步,最后只能各抱一块“屏幕”,独自欣赏。
刘先生感觉,现在好看的剧并不多,经常看个一两集就得“弃剧”。“有的情节太离奇,有的不顾史实、胡编乱造。比如,骑兵是汉朝才出现的,结果商纣王领着一群骑兵从朝歌冲了出来,这样的故事怎能让人提起兴致?”
贵阳一家地产公司采购主管申烨说:“我对现在中国影视剧的水平太‘满意’了!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这些编剧的水平高啊!或无中生有,或时空穿越,明明颠覆了历史文化还自以为想象力丰富;或勾心斗角,或重利轻义,明明毁坏了人伦道德还自以为思想深刻。这已经不是脱离现实那么简单了,而是在传播错误的价值观。”
中央戏剧学校教师,电影《泰囧》、电视剧《民兵葛二蛋》编剧束焕认为,现在的电视剧已经被过度开发了。“我也常心存疑问,一是现有的投资、制作规模,是否已经大大超过了市场容量,中国需要这么多的电视剧吗?二是制作电视剧的门槛是不是太低?有钱就能拍,又缺乏专业的监督审查,才让粗制滥造泛滥。我最近看电视时,也发现有的剧水平确实很低。比如很多抗日剧都在偶像剧化,这是因为编剧都太年轻了,他们对那段历史既不了解也不理解,只能往谈恋爱和耍帅上靠。”
北京电影学院戏文系副教授,电视剧《男才女貌》、《杜拉拉升职记》的编剧张巍说,一直以来,国产电视剧的题材一直受限。电视剧观众被认为是“低收入、低文化、年龄大”的一群人,与这部分观众相对应的电视剧类型,就越来越集中在家庭伦理剧、抗日军旅剧上。“一群编剧在这两个类型里搏杀,能用的桥段、招数必然越来越少,同质化在所难免。另外,国内电视剧近些年产量骤增,基数变大了,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也很正常。”
好评度最高的三大编剧是都梁、姜伟和宁财神
在调查列出的编剧中,受访者评价较高的前三位是:《亮剑》编剧都梁(52.3%),《潜伏》编剧姜伟(40.1%),《武林外传》编剧宁财神(21.7%)。
接下来还有:《铁齿铜牙纪晓岚》编剧邹静之(19.6%)、《甄嬛传》编剧流潋紫(18.7%)、《中国式离婚》编剧王海鸰(14.5%)、《玉观音》编剧海岩(12.6%)、《奋斗》编剧石康(11.9%)等。
虽然很多知名编剧都写出了广受好评的作品。但调查显示,75.7%的受访者直言对当前中国影视剧编剧“不满意”,14.6%的人感觉“一般”,觉得“满意”的只有9.7%。
广东汕头的李江就对现在编剧的水平很不满意,“首先,很多编剧喜欢扎堆,完全是追着资本和市场走。其次,一些编剧很浮躁,很多年轻编剧刚出校门,阅历尚浅,就被策划公司抓去关门造‘剧’。如果能像83版《红楼梦》那样,开机前就经历几年的筹备和培训,编剧就会少犯错误,也才有可能创作出经典。”
江苏溧阳的程冰然觉得,现在很多电视剧故事粗陋,不知所云。说到编剧水平,她举出了英剧《唐顿庄园》的例子。“该剧讲述的是1912~1914年社会变革期间,英国各阶层的故事,播出后大受好评。但有观众指出,剧中‘boyfriend(男友)’一词最早出现在1933年,晚于故事发生的时代。结果,该剧编剧朱利安.费罗斯拿出了一份1889年印有‘boyfriend’一词的英国报纸,并对观众说欢迎挑错。严谨的编剧不仅使故事扎实可信,剧中传达的情感和观念也更容易引起观众认同。什么时候我们的编剧能做到这个份儿上,这块屏幕也就精致了。”
束焕坦言,他经常看美剧,很少看国内电视剧。“编剧是一个专门的行业,在创作过程中,有很多规律可以把握。最基本的就是要有逻辑性,人物的行为要符合人物设定。其次,要有道德上的底线。美剧中总会有这样的桥段,好人会在胜负已分时放过坏人,只有当坏人再次拿起枪,才会打死坏人。虽然老套,但这却是编剧们在创作中就约定俗成的底线,即‘不能击杀没有还击能力的人’。”
“现在国内顶尖的电视剧编剧都很强,但也很难满足这么大的需求量。电视剧市场不应该是一堆垃圾剧撑起来的金字塔式结构。”他说,由于国内拍摄门槛低,电视台也多,烂剧不怕没地方播。所以不用像美剧那样,需要照顾观众反应,随时调整剧情走向。现在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随着70后、80后逐渐成为看电视的主力,好的电视剧会带动观众品味的上升,就会形成优胜劣汰,挤掉电视剧市场的泡沫。
是什么影响了编剧“讲故事”的水平?调查中,78.3%的人认为是“功利浮躁,只重产量不重质量”,67.5%的人表示是“影视剧投资过热,催生了一堆‘垃圾剧’”,51.7%的人感觉“编剧太多,滥竽充数,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26.2%的人表示“编剧在制作流程中地位太低,话语权太少”,25.0%的人认为“许多编剧太年轻,资历和知识水平不够”,17.3%的人直言“利益分配不合理,无法形成好的激励”。
81.7%的人认为观众口碑应是评价编剧水平的最主要标准
在受访者看来,一个好的剧本应该具有什么特点?69.6%的人觉得“历史时代背景应该扎实”,67.6%的人表示是“贴近生活,接地气”,64.0%的人在意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他还有:“引发思考,令人回味”(55.3%),“主题表现真善美”(49.9%),“蕴含的感情真实可信”(49.1%),“对白自然,人物丰满”(48.7%),“特点突出,让人印象鲜明”(46.1%),“情节跌宕、紧凑”(33.9%)等。
束焕说,首先,写出的故事一定要有一个能让人记得住的人物。所有的艺术作品,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就是“我是谁”。无论是《亮剑》还是《士兵突击》,都是在讲人寻找自我的过程,都是为了传达一种精神。如果通过故事,把一个人物塑造成了时代的符号,甚至变成一种流行文化,那这一定是个好故事。其次,编剧自己要做好功课,不写个8到10年是很难有好作品的。最后,要发挥制片人和监制的作用,他们对好电视剧有判断力,并致力于制作这样的戏,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口碑。
在张巍看来,目前大部分从业者要么有规范没生活,不接地气,要么有生活没规范,戏不好看。只有写作经验和生活经验都丰富的编剧,写出的作品才能被观众接受和认可。
“我认为,好的故事一定要有积极的价值观,好的编剧也应承担社会责任,或揭露,或鼓励温暖。但一定要告诉年轻人,职场上的‘算计’和生活中的‘欺瞒’,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感,靠奋斗和梦想合法致富是大多数人的成功途径。”她说。
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评价影视剧编剧的水平?调查中,81.7%的受访者表示应该是“观众的口碑”。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市场反馈”(29.9%)、“收视率”(28.7%)、“好作品数量”(28.2%)、“业内评价”(23.7%)等选项的获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