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节目:给观众一个不换台的理由--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记者》>>2013年第6期

电视谈话节目:给观众一个不换台的理由

李铮

2013年06月24日15:05        手机看新闻

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从2000年“艺术人生”“对话”等谈话栏目问世以来,中国电视产业高速发展,西方先进电视理念、优秀节目形态迅速与本土化特色糅合,一批新颖的电视谈话节目涌现出来,“脱口秀”已经成为中国电视荧屏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节目形式。

目前,活跃在屏幕上的谈话节目多为娱乐类,如台湾的“康熙来了”、大陆的“超级访问”。他们都把娱乐元素和谈话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谈话节目迎来了一个更加活跃、更需要创意的时代。作为谈话节目操作者,必须熟练运用以下三个技巧:

以“好故事”引人入胜

好故事对于电视节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类电视节目形态都面临一个搜索故事和讲好故事的现实,但是对于电视谈话节目来说,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特殊一些。纪录片、专题片等尚可以依靠丰富的影像、声音来相互配合讲故事,谈话节目则主要是依靠嘉宾的话语来讲好故事,因此在讲故事的结构难度方面更大。

如今,世人对于“故事”的消费已经进入如饥似渴的阶段。作为电视人,必须学会讲故事的好方法。以北京电视台全力打造的以图书为聚焦点的大型演播室访谈节目“书香北京”为例。这是一个彰显主流价值与文化品位的全媒体文化品牌,栏目定位于“品味读书人生,感受知识力量”,以书为载体,以社会热点话题为切入点,每期邀请嘉宾(包括业界专家、图书作者及出版人等)走进演播室,围绕书中的核心故事进行解读,推荐好书,开创了谈话节目的新气象。

以策划激起嘉宾的“爆发力”

谈话节目的嘉宾需要具有谈话的“爆发力”,也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爆发出最多的思想、智慧火花和人性魅力。这些嘉宾不是演员,如何能做到短时间内的爆发?

谈话嘉宾是一个故事的原型,其经历就是一个原创故事。一般来说,在拿到蓝本以后,谈话节目的创作人员将进入策划、编剧阶段。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这里的“编剧”并不是指虚构一些情节以推动故事发展,而是指把故事嘉宾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作为素材,在这些真实的素材中寻找串联的手段。设计故事的能力能够测试出编导的成熟程度和洞察力,测试谈话节目工作者对社会、自然和人心的知识。当发现一个好故事,并且有能力把故事讲好,就能创造出一部不错的电视作品。

“编剧”既然对于谈话节目如此重要,就不妨借用一些电影、戏剧理论中已经相当成熟的编剧技巧。美国《电视百科全书》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是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的表演。编导要运用技巧来平衡即兴谈话和表演的矛盾、突出观点差异和碰撞产生的效果,制造一场有悬念、有冲突、有节奏的谈话表演。

学习策划的技巧,有谋略、有回合地展开矛盾;寻找兴奋点,科学控制节奏,向西方成熟谈话节目学习,每六七分钟掀起一个谈话高潮;现场观众介入,增加讨论的层次和节目丰满度;运用大屏幕扩展谈话空间;运用道具、情景模拟等手段丰富表现形式等。这些都是谈话节目编导的基本功。

以北京电视台的“体育议起来”节目为例,其节目宗旨是“以体育焦点事件、人物为核心内容,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基础形态,主持人、嘉宾与普通观众一起通过视频连线来表达鲜明观点”的体育评论型节目。节目以“议焦点、探真相、辩是非”为特色,以“议”为亮点。“体育议起来”的“议”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议”起来,是荟萃观点的平台;2.“一”起来,是专业人士和普通网民共同表达观点的平台;3.“E”起来,是新媒体“E”时代交流观点的平台。

应邀到演播室的嘉宾组合是围绕具有争议性话题的正、反两方意见来设置的,观点不同、意见相左,自然激起“爆发力”,引人入胜。比如,在北京男篮2012年夺冠关键时刻,邀请球队关键人物——外援马布里做客演播室,与嘉宾、观众交流互动,自然而然就获得良好收视反响。

以娱乐精神提升“可视性”

目前在各个地方台播出的娱乐类谈话节目基本上都有个表现嘉宾文艺天赋的环节,这也是基于增加娱乐性的考虑。

“超级访问”节目从早期的游戏节目中吸取了精华,通过与明星之间互动、善意的调侃来制造活跃的气氛,既有传统的访谈内容(由主持人向明星提问的方式展示明星的真实一面),又有轻松搞笑的创意小环节(比如播放明星一些早期的影像资料,明星和主持人,甚至是现场观众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它们互相结合穿插,使得节目张弛有度,创新不断,从而抓住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视线。

北京电视台的大型谈话节目“非常夫妻”,每期请一对名人夫妇为嘉宾,以主持人英达与嘉宾的谈话为载体,以轻松幽默的谈话风格探讨婚恋、家庭等严肃的社会话题。把名人当作凡人,从平凡中开掘不平凡,以娱乐形态来向观众提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

日本的娱乐类谈话节目也发展得相当成熟。比如“堂本问答”,节目有一组固定成员,都是有名的歌手或演员,加上主持人基本上有8人以上的阵容。多年演艺界的磨练使得每个人都有鲜明个性,可以担任不同角色。节目在各个环节上的设置也很巧妙,除固定的“堂本一问一答”(对嘉宾进行一问一答式的“审问”)和“BEST HIT TAKAMI”(每次介绍一个音乐专题,并安排现场乐队和嘉宾一同演唱歌曲)之外,每次会根据不同的嘉宾增加各种新奇的小环节。比如嘉宾擅长做菜,就有 “堂本料理道场”,让嘉宾现场烹饪给大家吃;嘉宾喜欢画画,就有“堂本绘画道场”,定一个主题大家一起画,然后比赛谁画得比较好。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如何制作出制作低成本、高效益的谈话节目?笔者认为需要与时俱进,开拓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打开局面:

1.对参与谈话人物的重新塑造:谈话人,是最重要的节目资源;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话语互动体系,在演播室小空间塑造大的话语空间。

2.传播手段上重新梳理:追求立体化传播,提高影响力;随着新媒体的到来,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一个栏目要想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就必须进行立体化的覆盖传播。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媒介资源,电视、网络双线启动,节目通过网络的优势平台建立自己的网页、微博等,增加互动,及时发布节目介绍、预告,广大网友和节目观众也可以互动留言讨论,对节目提出意见和建议,拓宽节目的反馈渠道,建立起双向传播的模型。

3.电视化表现形式上的“眼球战略”:以吸引眼球为目标,实现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镜头表现优势的最大化。

新媒体时代,谈话节目对于社会关注度高、舆论影响力大的报道应持续地跟踪和关注,扩大节目谈话的话语深度和广度,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打造品牌栏目。如果能做到当天事当天谈,基本达到与网络媒体同步关注的效果,电视谈话节目凭借其纪实性、亲和力和多元化的优势,必将在全媒体评论话语之争中胜出。(作者是北京电视台主任编辑)

谈话节目三元素:主持人、嘉宾、话题

一、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通常承担着三种角色:

1.虽然主要处于在现场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穿针引线的位置,但主持人本身就是一个谈话者。

2.不论是否有现场观众,即使一对一的访谈,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都是现场的组织者,一方面要主导节目,引导话题;另一方面要作为现场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3.作为节目的形象代表,主持人是媒体对外的传播者。

二、现场嘉宾作为节目的主要谈话者,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1.嘉宾要有“谈资”,即对话题掌握大量的资料、海量信息,并对该话题具有权威性发言权。

2.嘉宾要有“谈品”,即在节目中评议话题的同时能顾及其他交谈者,而不是一味地表现个人,搞“话语霸权”。

3.嘉宾要有“谈技”,即具有一定的口才和辩才,观点有逻辑、有道理,表达简练、清晰,具有幽默感。

三、要根据节目的定位,选择既可以激发谈话者的积极性,也能调动电视观众兴趣的话题。

话题的选择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有意味,话题选择应该是多元思维后的结果,应该具有时代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公众,应该是公众普通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所选定的话题“一定要能够讨论起来,有话说,而且围绕这一话题能够产生出不同的观点”。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