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揭秘”披露斯诺登已经递交避难申请的21个国家。
“维基揭秘”1日披露,斯诺登已向机场的俄领事官员提交一份有意寻求政治避难的目的地国家名单,涉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9国,加上先前确认的厄瓜多尔和冰岛,斯诺登寻求政治避难的目的地国已达21个。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说,斯诺登如果希望俄方同意政治避难,必须停止继续披露美国监视项目。2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确认,斯诺登已放弃向俄罗斯申请政治避难。
□动态
斯诺登向19国申请避难
俄罗斯官员1日证实,美国“棱镜”监视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已通过设在首都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俄外交部领事机构向俄罗斯提出政治避难请求。
设在机场的俄外交部领事机构官员基姆·舍夫琴科告诉俄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莫斯科时间6月30日晚,滞留在机场中转区的斯诺登通过“维基揭秘”的英国籍法律顾问莎拉·哈里森向俄方递交政治避难申请,机场领事机构已向上级机构汇报并转交申请文件。
普京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拒绝就俄方是否会给予斯诺登政治避难公开表态。
“维基揭秘”披露,斯诺登已向机场的俄领事官员提交一份有意寻求政治避难的目的地国家名单,涉及19个国家,除俄罗斯和中国外,还有印度、奥地利、玻利维亚、巴西、古巴、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荷兰、尼加拉瓜、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士、以及委内瑞拉。加上先前确认的厄瓜多尔和冰岛,斯诺登寻求政治避难的目的地国已达21个。
普京开出“封口”条件
普京在2日的记者会上没有证实斯诺登避难申请,但提出政治避难的“先决条件”,即斯诺登必须停止继续披露美国监视项目。
“如果他(斯诺登)希望去某个地方,而那里愿意接受他,那么我们欢迎他这么做,”普京说,“如果他希望留在这里,有一个条件:他必须停止旨在伤害我们美国伙伴的活动,尽管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有点奇怪。”
普京认为,斯诺登自视为“民权人士”,似乎不太愿意停止继续公开美国秘密监视项目细节的做法。普京同时重申,俄方无意向美国移交斯诺登,“俄罗斯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人,也不会”。
斯诺登放弃对俄申请
据法新社2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日对媒体表示,原本有意留在俄罗斯的斯诺登在得知俄总统普京提出的条件后已经放弃留俄打算。
佩斯科夫称,斯诺登在获悉俄方提出的条件后已经取消向俄罗斯申请避难,其本人还在莫斯科的机场。
“斯诺登的确表达了留在俄罗斯的请求,但在昨天听到总统普京阐明的他留在俄罗斯的条件后,他收回了申请。”佩斯科夫对记者说,“他目前不希望留在俄罗斯。”
指责美政府言行不一
同一天,斯诺登通过“维基揭秘”发表抵达莫斯科一周多来的首份公开声明,指责美国政府言行不一,阻止他寻求他国政治避难,在他尚未被定罪的情况下就单方面废除他的美国护照,让他成为一个“没有国家的人”。
他指责美国总统奥巴马命令副总统拜登向厄瓜多尔施压,要求厄方不收留他。“奥巴马总统周四(6月27日)当着全世界宣布在我的案子上他不会允许任何外交交易,在承诺不这样做后,总统下令副总统向我申请避难的国家施压,要求否决我的避难申请,”斯诺登说:“一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的这种欺骗不是正义之举。”
“没有通过任何司法程序,美国政府就力图阻止我申请避难的基本权利,这个权利属于所有人……他们的目的不是威胁我,而是要警告今后所有可能和我一样的人。”
对于斯诺登的指责,美国司法部发言人南达1日反驳说,“他仍然是一个美国公民,他的国家希望带他回家。”
她说:“美国国务院已经表示,美国政府准备给犯有重罪的通缉犯发放返回美国的入境旅行文件。”
□反应
>>俄罗斯
美俄特工部门联手求合作
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帕特鲁舍夫2日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下令俄联邦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经常联系,以便找到解决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问题的办法。
帕特鲁舍夫在“俄罗斯24”电视台节目中说:“当向俄罗斯总统提出问题的时候,他已经对斯诺登问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普京表了态,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表了态。当然,他们没有作出能让每一方面都满意的决定,因此他们授权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米勒经常联系并找到解决办法。”
帕特鲁舍夫强调:“他们的任务相当不容易,因为他们应该在国际法框架内找到解决办法。目前不能直接说,存在这种标准和已经有现成的办法。”
>>其他国家
多国拒绝斯诺登避难申请
挪威外交部发言人安德森2日表示,挪威驻俄罗斯大使馆1日下午收到了通过传真发来的避难申请,上有斯诺登签名,因此“可能”来自斯诺登,但无从核实。挪威司法部国务秘书波尔·伦塞特表示,根据挪威法律,申请人不可能在挪威以外地区寻求避难。按照标准程序,斯诺登的申请将被拒绝,因为他提出申请时人在俄罗斯。
德国、奥地利、芬兰和瑞士的官员也纷纷确认,他们已经收到斯诺登的政治避难申请,但同时表示,类似申请只有在其国境内提出才会被视为有效的申请。
波兰也表示已经接到斯诺登的避难申请,但其外长西科尔斯基2日表示他不会建议答应斯诺登的请求。“我们接到一份文件,但不符合正式避难申请书的要求,”西科尔斯基在“推特”上说,“即使符合要求,我也不会提出积极的建议。”
另据法新社2日报道,印度政府表示,已经拒绝了斯诺登向其提出的庇护申请。
□变卦
>>厄瓜多尔
帮助斯诺登是一个错误
在斯诺登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厄瓜多尔似乎要转变态度,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1日称,厄瓜多尔目前没有考虑斯诺登的避难请求,也从未有意为其逃离香港提供方便。
科雷亚表示,厄瓜多尔驻伦敦领事纳巴耶斯6月22日向斯诺登发放临时旅行文件是一个错误。
这个文件帮助斯诺登离开香港、到达俄罗斯。
他说:“纳巴耶斯和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自行作出了决定。领事在未能联络到外长的情况下向斯诺登发放安全通行文件,这是无效的,是未获授权的,我们甚至对此一无所知。纳巴耶斯将遭到处分。”
致函感谢厄瓜多尔总统
科雷亚发表这些言论的数小时后,斯诺登发表了致科雷亚的感谢信,后者发布时,卫报还未公开发表科雷亚的言论。两者形成了对比。
斯诺登在信中写道,“如果在我的余生能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这个世界就应该感谢厄瓜多尔的原则。”
斯诺登称美国政府一直在迫害他。“当公众大声疾呼,对我揭露不公正的监视系统表示支持时,美国政府的回应却是法外追捕”。
□爆料
斯诺登机密数据或藏在香港
《星期日泰晤士报》2日发表驻远东记者文章。文章称,斯诺登藏在香港的机密数据拷贝件对西方国家安全无疑是颗定时炸弹。
报道说,据知情人透露,斯诺登离港时并未携带4台载有秘密数据的笔记本电脑。斯诺登离港前曾把机密数据备份、拷贝、秘藏。
□美国表态
奥巴马称欧洲各国也在监视美国美窃听盟友不代表对其缺乏信任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首次回应关于美国情报机构窃听欧洲盟友的报道,承诺回应质疑,却不承认任何秘密监视活动,以所有国家都搞窃听为由自我辩解。
德国《明镜》周刊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欧盟总部及驻外机构进行长期窃听和电脑网络渗透两天后,奥巴马在坦桑尼亚访问时告诉媒体记者,一旦美方调查清楚,“会保证提供我们盟友想要的所有信息”。
奥巴马称,包括美国、欧洲和亚洲在内,所有国家的情报机构“都试图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各国首都发生了什么”,而那些消息无法从媒体报道中得知。
同时,奥巴马还向其他盟友国保证,即使美国对他们有窃听和监视,这并不能代表美国不信任他们。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1日说,他不清楚《明镜》等媒体指认的详情。这名美国头号外交官同样试图淡化窃听事件,理由相似:所有国家都从事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许多活动”,窃听“并不稀罕”。
国务院副发言人帕特里克·文特雷尔当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受到媒体“拷问”,同样祭出“美国也不例外”这招,强调“美国收集所有国家收集的那类外国情报”。
□欧盟反应
促英国政府解释监听行为
根据斯诺登公布的文件,英国也在秘密监控输送国际电话和互联网信号的海底光缆,并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共享大量信息;英美还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了一份代号“五只眼”的情报窃取合作协议。
目前,欧盟委员会和德国政府已分别致信英国外交大臣黑格,要求他尽快就监听海底光缆做出解释,但英国方面一直没有公开回应。同样,对于最新披露的美国窃听欧盟及其成员国一事,英国也保持沉默。
对办公场所进行全面安检
尽管美国辩称“天下乌鸦一般黑”,却难以浇灭欧洲盟友的怒火。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等欧盟机构以及法国、德国当天早些时候连续施压,向美方讨要说法。
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的发言人1日晚说,范龙佩对相关媒体报道“深表关切”,欧盟要求美方就此作出“彻底和紧急澄清”。
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1日说,媒体披露美国窃听欧盟办公机构后,欧盟委员会开始对其办公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欧委会发言人皮娅·汉森说,相关媒体报道令人不安,欧委会主席巴罗佐已下令对办公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的发言人迈克尔·曼说,欧盟在纽约和华盛顿的办公场所目前正在使用“一套新的安全系统”。
□观察
对美外交影响有限
窃听丑闻在大西洋彼岸不断发酵,侵蚀美欧关系,给定于8日至12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欧自由贸易协定首轮谈判蒙上阴影。
不过,欧盟轮值主席国立陶宛的外交部长利纳斯·林克维丘斯说:“我认为,讨论那些媒体报道和没有人见过的保密文件并不是非常有益……不能因此损害欧盟与美国稳固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同为媒体报道所说的窃听对象,日、韩两国态度谨慎。
就奥巴马承诺向盟友提供信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日方尚未收到美方信息。日方“高度关注”相关报道,已要求美方予以核实。
韩国外交部副发言人韩惠进当天说,韩方已要求美方经由外交渠道确认报道是否属实,“我们正设法核实那些报道,如有必要,将采取适当措施”。有记者追问,如果报道属实韩方将采取哪些措施,她说,在假定的前提下回答这一提问并不合适。
韩国联合通讯社援引一些外交部官员的话报道,鉴于《卫报》等媒体的报道尚未得到证实,韩方不会采取任何正式措施。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鉴于这一问题非常敏感,韩方尤其会如此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