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报李晓健:地质人生,我不能缺席--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频道合作·会议直播>>“中国梦,我的梦”首都女记者演讲比赛

中国国土资源报李晓健:地质人生,我不能缺席

2013年07月18日15:4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7月18日电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记协、北京妇联和人民网主办的“中国梦,我的梦”首都女记者演讲比赛决赛在人民网演播厅举行。以下是中国国土资源报李晓健的演讲全文:

作为中国国图资源报的一名编辑和记者,我主要负责报道地质行业新闻,而我的梦就要从地质工作者的一次次亲密接触说起。

2010年夏天,在河漫滩采样现场,我认识了四位地质人,第一次见到广袤的河漫滩我兴奋极了,不顾一切地冲向了滩面,然而当我踏上滩层的时候,软趴趴的滩泥竟紧紧的捆住我的双腿,还不断地把我往下拽,他们赶忙跑来,两人架住我的胳膊,两人抓住我的腿,才把我从泥潭中拖了出来,笑着对我说,这走河漫滩就像掉进了沼泽地,你乱使劲就越陷越深。说着,他们便扛上了沉重的设备,顶着头顶的骄阳走向了那片泥泞。他们走一步,拔一脚,还要护着肩上和手中的装备,我能清晰地看到他们鼻尖和下巴上滴下的汗珠子。到达点位,他们将钻杆垂直插入滩中,而后将一根很长的钢棍垂直固定于钻杆的另一头,两人分别压住钢棍两端,一人压住钻杆和钢棍结合的部位,剩余的一人开始喊:一二,走,“走”字一出,那三人便使劲往下压,直至将钻杆全部压入滩层。

然而随着小伙子们力量的不断加大,他们的身体也逐渐身陷,眼见着泥浆吞噬了他们的小腿、膝盖,就要没了大腿了,喊号的同志要马上把陷入的战友拉出来。就在这样的身陷与脱出的往复交替中,测点由近岸向远处逐个推进,而那四个骄阳下踉跄前行的身影却永远的刻在了我的心里。

前年冬天我采访了一位40多岁的女地质工作者,近20年来她都在野外一线工作,熟悉她的人提醒我,采访她的时候不要问及她关于孩子的事情。采访开始,我们聊地质工作,她神采奕奕,她告诉我她一天能攀爬近20千米的山路,完成五个基台的岩芯编录工作,他曾经参与过矿区普查、详查、地质灾害调查等近百个地质项目。聊完了工作,话题转移到生活,我脱口而出,那您的孩子怎么样啊?瞬间,气氛凝固了,她闪亮亮的大眼睛在几秒内满是泪水,原本生动的神态变得哀伤、躲闪,之后断断续续地说着贵州方言,她告诉我他曾梦想她的儿子跟随她的脚步,踏遍祖国的山河,寻找富饶的矿藏,或者简简单单,有一技之长,过着简单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破灭了。由于长期离家的野外地质工作,让她错过了和儿子好好交流的机会,小小年纪的儿子由于身边缺少督促早早放弃了学业,整日混迹于社会,任母亲怎么劝阻就是不肯回头,如今连一句话都不愿意跟妈妈讲,这样的隔阂就像一把刀子深深地插进在了她的心上,她说,我现在不求他读书,也不管他在做什么,我只是想知道他每天都呆在哪儿,我想跟他说说话。我的心被紧紧地攥了一把,我知道,为了追寻她的地质梦,她已经牺牲了作为平凡母亲的梦想。但是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地质人,她的地质热情是无比炙烈而坚定的。

地质事业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就是地质人的地质梦,它就像一块砂纸,时刻打磨着我的梦,它告诉我,逐梦路上,牺牲在所难免。

如今我想,我想做地质人的伴儿,追随他们的脚步,攀上层层的山峰,去记录他们找矿路上那些最最平常的喜怒哀乐。我想做地质人的伴儿,当他们在大漠荒凉中饱受孤独的时候,我的文字能将寂寞缩短,再缩短。我梦想我笔下的地质故事能够拉近地质行业和社会的距离,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支持地质工作,能够领略到地质英雄们在内蒙古草原、喜马拉雅山、大西北荒地深处那些最最深刻的足迹,这就是我的梦,地质人生,我决不缺席。谢谢大家。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