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韬文:比较传播的视角与实践--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嘉宾演讲

陈韬文:比较传播的视角与实践

2013年07月19日10:1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7月19日电 2013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30多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长江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韬文教授7月16日在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紧紧围绕“比较传播:视角与实践”的主题,陈韬文教授做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生活中的概念、符号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比较是理论化系统的基本概念。”陈韬文通过一个简单而具体的例子讲解“比较”定义与意义。最初小孩学到的第一个概念或许是“灯”,随时间推移,当学到的同类概念越来越多时,小孩便急迫需要了解灯的异同与用处了。陈韬文指出理论的不同概念是通过比较将其关系确定下来的,因此“比较”是理论最基本的基础。陈韬文强调比较会扩大研究视角,有助于发散创新,使普遍和特殊的划分更为清晰。如,留学生对中国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时刻经常是离开中国的时候。通过比较,留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看法会更为清晰和深刻。

在谈及当下学术研究为何需要有比较的视角时,陈韬文分条析缕地阐明了三点原因。首先,具备比较视角能更清晰把握普遍与特殊的分界点。其次,具备比较视角能更清晰研究脉络与研究条件,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准度与有效性。最后,比较视角有助于创新。研究者在运用比较来思考与探究研究对象时,会做到视野更开阔,思维逻辑更缜密,分析更全面深入。(陈婷)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