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19日电 2013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30多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台湾辅仁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宜蓁教授7月17日在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7月17日下午,吴宜蓁做了一场关于“危机沟通”的主题演讲。鲜活的案例解析、活跃的师生互动,这是吴宜蓁教授此次演讲的一大特色,亲切、活泼的演讲风格,让讲座现场生动而又活跃,也令在场的传媒学子们纷纷赞不绝口。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吴宜蓁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危机沟通应对的重要性。“公关危机,在社群时代散发的速度有多快?”吴宜蓁教授首先将此问题抛向在场的传媒学子。学子们纷纷踊跃回答:48小时、24小时、1小时……伴随着这个疑问,吴宜蓁以“戴尔报价门”事件为例,为学子们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沟通该如何应对?针对该问题,吴宜蓁教授指出:首先,应注重情势观察与分析、掌握即时情报,对重点社群媒体进行舆情监控。其次,应掌握“大咖”们的动向、了解潜在的沟通对象团体(社群意见领袖),要试图了解影响者、超级个人,了解他们的看法。
“预防远远胜于治疗,危机前应有所准备”吴宜蓁反复强调,她提出:第一,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应设立危机处理小组、建立发言人回应制度、建立处理系统/流程和演练、设置咨询检测机制。第二,在危机发生时,应收集关键性资讯、厘清事件,制定发展沟通策略与方案,判定可能的伤害程度、拟定应对措施。
讲座中,吴宜蓁针对“危机沟通时讯息形成方向”做了深入剖析,她首先抛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跟谁说话?”“说什么?”“怎么说?”以及“什么时候说?”。此后,针对这个几个问题,吴宜蓁进行了一一解答。
第一,关于“跟谁说话?”这个问题,应该知道沟通的对象是谁?要影响谁?还要找出主要的人,就是要知道谁是发起人?谁有影响力?这些人愿意沟通吗?他们愿意接受哪种沟通方式?
第二,关于“说什么?”这个问题,就是要决定首要关切的事项;决定可采取的观点;决定可以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
第三,关于“怎么说?”这个问题,就要拟定讯息的说法及语气、满足沟通对象的需求、讯息内容要持续划一。在处理的态度方面,应尽可能的低调:姿态放低,勿流与意气之争;还应尽最大的诚意:将心比心,站在网友立场沟通,展现改善行动。
第四,关于“什么时候说?”这个问题,要做到即时、但要法律人员协助,即时反应,切勿拖延。首先,应负责任的回应,该道歉就要道歉;其次,不要讲和网友无关的理由;再次,应建立SOP,充分授权、即时反应;此外,还应注重层层通报的时效性。
讲座最后,吴宜蓁还跟在场的学子们做了精彩的互动。(陈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