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国报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报人艰苦奋斗传承下来的。很多老报人做了许多重要的贡献,才会有今天报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报业同十几年前、几十年前比,确实是做大做强了。刊登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反映了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贴近实际、贴近民生来看,这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
● 无论新媒体怎样发展,纸质媒体仍然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两者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在今天应该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要力求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极致,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伏案金台整四年,如临如履夜难眠,篇篇文稿催我手,切切众期挂心田。幸有群英谋智盛,更兼雄才战友贤,衣带变宽何足虑,旭日临窗喜开颜。1993年我60岁时写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邵华泽
邵华泽,1933年生于浙江淳安。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我们曾读着他的著作《生活与哲学》、《历史转变中的思索》、《思想方法和理论思考》、《邵华泽自选集》、《新闻评论概论》、《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伏案金台十一年》学写新闻,寻觅着他任解放军报社副社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的足迹成长。
2013年4月24日下午,我们有幸采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真是高山仰止。我们赶到邵老家时,比约定时间早了20多分钟。环顾客厅,一组书香画卷沁人心脾;门庭柱上刻着邵老手书:“黄河啸天地,东海纳古今”。沙发背后挂着邵老拍摄的巨幅图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可是整3点赶到……”邵老中午散步回来了,迈着轻盈的步伐笑呵呵推开门与我们打招呼。邵老虽有80高龄,但目光锐利,思路敏捷,畅谈古今,真诚坦率,道法自然,睿智幽默,足见大家风范。侧目望去,内屋威武的中将军衔服星光闪烁,不仅使我们想起当年郭沫若为陈毅元帅所赠的诗句,同声默道——“将军本色是报人”。
荣获毛主席称赞,
从此与新闻工作结缘
记者:前不久,您荣获“中国杰出报人终身成就奖”,在业界引起广泛赞誉,您是当之无愧的。对此您有何感想?
邵华泽:这一次获奖,我感到意外,同时也很荣幸。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有点不敢当。中国报业协会作为全国报业界自己的组织,这么多年来,在推进报业的经营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我接触报协有20多年了,很了解这一点。
今天中国报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报人艰苦奋斗传承下来的,很多老报人做了许多重要的贡献,才会有今天报业蓬勃发展的局面,才能做到实力壮大,业绩突出。
我之所以获奖,可能是因为在报界工作时间比较长,而且是在大报任职,又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如果说自己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一是靠领导;二是靠大家。即使我做了一点努力,也是作为一名报人应该做的。
记者:当年,您之所以走上新闻之路,是源于毛主席的赞赏,您还记得当年的情形吗?
邵华泽:之前,我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书,是哲学老师,平时爱写点文章。当时工作很专心,从没想过要改行。1953年秋开始,学了一年理论,1954年就开始做助教,那时才21岁。从1954年到1964年十年时间里,除去有两年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其它8年都在当教师。1964年1月27日,我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浅谈一分为二》,是一篇联系实际谈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短文,没想到这篇文章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据当时的军报总编辑华楠说,当年2月,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同志对他说:“毛主席看了《浅谈一分为二》,称赞这篇文章写得有理论,又通俗,讲得活。”罗瑞卿还说,作者可以调到解放军报社工作。就这样,我于当年4月到军报报到,华楠找我谈了话。从此我踏进了新闻工作的大门。
记者:当时,媒体更多重视“两报一刊”,您曾在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中国两个最重要的报纸担任领导职务,特别是到人民日报后还保留军籍,您被授予中将军衔,这在我党新闻史上也不多见的。
邵华泽:回首往事,我与新闻的两次结缘都是偶然性的,一次是进军报,另一次是进人民日报。我一开始参加工作时,就想一辈子搞理论,当教师,研究哲学,这是自己的兴趣。后来,偶然机会,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去了军报。在军报干了21年,从编辑做起,后来到副主任、副社长。1985年调到总政治部任宣传部长,当时心想这一辈子不会再干报纸了。谁知道1989年有一天,总政治部领导找我谈话,转达军委杨尚昆副主席的意见,说中央指名要调我去人民日报当总编辑。当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但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位老军人,我认为服从组织安排是第一位的。
记者:您17岁参加工作,没有离开过部队,熟悉了“我的队伍、我的兵”,调到人民日报社后,可能会遇到新的挑战,您有过顾虑吗?
邵华泽:当时的确有顾虑,主要是怕担不起这个担子。过去我们对于人民日报总编辑这个角色看得很神圣,很崇高,因为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宋平同志找我谈话时我说,人民日报总编辑这个职务非常重要,我虽然干过报纸,但由于长期在部队工作,对于地方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工作不熟悉,自感能力、水平、知识等有限,怕难以完成中央的重托。这是我的内心话。宋平同志说,这个中央已经定了,先干起来再说。这样,在人民日报社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先是总编辑,接着是社长兼总编辑,后来专任社长。
2001年我67岁离开人民日报领导岗位时,说了一段话:对于我自己,我只能说三个字:尽力了。尽力了,不是说应该做的事都做到了、做好了,实际上有许多该做的事没有做,有许多该做好的事没有做好,对此我自己也不满意。这里面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与我这个社长的水平、能力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我的内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