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号外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一)报纸号外首先是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披露突发事件,及时发布权威消息
传递和发布最新信息是大众媒体的基本职能所在,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会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争先报道,网络媒体中各门户网站开辟专题进行报道,微博等自媒体上的消息也是不断更新,力求把最新最全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但是,新媒体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其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不能得到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求传统媒体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传统媒体的声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官方的声音,与新媒体相比,在受众中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所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出版报纸号外来报道突发事件,把真实、权威的消息传递给受众,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与渴望。
即使新媒体中传递的信息是真实的消息,但是也不并是所有的受众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对那些第一时间没有条件上网或看电视的民众,报纸号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这部分民众了解突发事件的主要渠道。“芦山4?20地震”后,当地房屋倒塌、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群众陷入恐慌之中,四川、重庆等省市有强烈震感,几分钟后,微博等自媒体成为消息发布与流动最快速的渠道。灾区民众、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以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向外界报道了灾区的受灾情况,对灾情受灾情况、救援情况、民众情绪等进行的实时更新,对灾区进行全景式的纪实报道。但对于那些没有网络的受众只能通过传统媒体及时发布消息来获得,这样的情况下,报纸号外便是最有效的传播形式和渠道。《重庆晚报》和《都市快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重庆商报》等推出芦山地震号外,把来自前方主流媒体记者和老百姓自媒体的信息认真核实、编辑整合成号外,在车站、码头、步行街、轻轨地铁站民众聚集的地方,免费发放给第一时间没有上网或看电视的市民,传播权威真实的信息,动员了更多的人们关注、参与和支持救灾。
(二)、发行报纸号外可以及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的传播,进而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内是谣言滋生最快最具影响力的时候,重大突发事件后形成的舆论模式被称为“爆米花模式”,具有剧烈性、突变性、阶段性以及多元性的特点。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报纸作为大众传媒不仅要反映舆论,引发舆论,还要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报纸应该凭借其在信息沟通、资源调动、社会协调等多方面的优势,成为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力军。
在新媒体背景下,网民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渠道,但其开发性、匿名性、低门槛准入等特征成为了虚假信息、错误信息、不良信息流滋生的温床。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经常会有少数不怀好心的网民肆机传播虚假消息,散播谣言,制造恐慌,当事实和谣言共存的时候,谣言往往具有更强的传播力。而报纸号外可以借助其依托的报纸媒体的公信力,进行舆论引导,通过及时发布真实权威的信息消除谣言的蔓延。在四川芦山4·20地震发生数小时后,网上就已出现假新闻、假图片,有的借寻亲的名义骗电话费,有的用汶川地震的图甚至用日本地震的图来博取眼球,更有甚者竟然说还会有9.0级以上更大地震,散布谣言,引起恐慌。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普遍受众更愿意相信报纸所带来的准确讯息,受众此时把对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需求寄托于报纸媒体。号外作为报纸媒体用于专门报道突发新闻或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的载体,可以凭借其在受众眼中的特定意义,即号外所传播的新闻都是重大的,来获得受众的特殊关注和重视。所以号外在引导舆论,遏止谣言的传播方面,可以起到很显著的作用。芦山4?20地震后报纸号外免费发放给广大市民,及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的传播,进而也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三)报纸号外在弥补纸煤时效性不强的同时,还能增强其在媒体之间的竞争力,展示媒体自身实力,提高知名度和名誉度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具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重属性。在这种情势下,大众传媒若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面对残酷的媒介竞争,去争夺受众市场,媒体竞争不仅包括不同类型的媒介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同一类媒介之间的竞争。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报纸与电子媒介之间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广播、电视可以直播,网络可以随时更新,号外则成了报纸参与媒体竞争的有效形式。与此同时,报纸之间的竞争更是日益白热化,要在众多的报纸中间脱颖而出,任何有作为的报纸都不会放弃各种有效的竞争手段。[2]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报纸号外便成为各大报纸应对媒体竞争的有力举措,号外在报道内容上具有固定编号报纸所没有的优势,因为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是不会被受众忽略的,受众不会拒绝去了解一个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媒体应该善于利用号外的吸引力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受众。“芦山4·20地震”后,《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重庆商报》纷纷发行号外,免费发放给市民阅读,在弥补报纸时效性差的同时还能抢占受众市场,提高媒体自身关注度,进而提升媒体间的竞争力。
此外,在当今品牌时代,号外是报纸媒体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种手段。报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是在一次次的新闻报道过程中逐渐塑造出来的,因此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时,也就是报纸展示自身实力、塑造媒体自身形象的契机。从某种意义说,如今的号外更是报纸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种公共关系策略,而不仅是报纸及时报道最新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纸。
(四)报纸号外作为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产物,具有记录历史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报纸号外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特殊产物,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关于事件的消息铺天盖地,更新时间飞快,很多重要消息也会很快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去,不能很好地保留下来。报纸号外作为一种特殊文献,在满足人们对特殊信息的需求的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真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如《重庆晚报》和《都市快报》、《泰山晚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重庆商报》等推出芦山地震号外不仅是传递消息的新闻纸,还是这次地震的见证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者,具有记录历史的文献价值。[3] 正因为报纸号外具有记录历史的文献价值,再加上其特殊的出版方式、精致的版面设计等特色,使得报纸号外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态发生了重大改变,报纸号外的时效性已远不及新兴媒体,但是新媒体也有自己的缺陷,人们在新媒体上获得的碎片化信息不能对突发事件的整体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报纸本身存在信息发布形式不够灵活、时效性不强等弊端,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出版号外都是必要的。从“四川芦山4·20地震”后发行的报纸号外中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报纸号外的形态已悄然发生改变,不仅注事件本身的报道,还注重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在版面排版上大量应用图片,注重图文并茂,逐渐走进“读图时代”、并积极借助新媒介技术,顺势打造电子号外,改变号外的出版方式和传播形态。但是它作为重大突发事件的记录者、见证者的作用并没有改变。它不仅可以披露突发事件,发布权威消息,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还可以报纸弥补时效性不强的劣势,增强媒体之间的竞争力,同样还具有见证历史的文献价值。
[项目基金]:此文章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体传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09-3-05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O]http://baike.baidu.com/view/9275.htm
[2] 董天策 孟盈.报纸号外研究.[J]《当代传播》.2004(2)
[3] 张 帆.论报纸号外的文献价值.[J]《图书馆》.20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