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CSPN发展建议以及对策
(一)加强联播平台整体性建设
CSPN要想真正的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传播平台,就必须首先总成员台之间的整体性入手。尽最大的可能打破成员台之间的限制和隔膜,加强成员台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制作人员的分配上来看,神州天地公司应该握有全面调度的权力,整体性地安排节目制作的人员,一定程度上解决成员台之间分而治之的局面。从节目的编排上来看,各成员台在立足本地特色的基础之上,一些重要性的栏目和赛事直播CSPN也有义务来进行统一化,从而减少各个成员台播出的节目杂乱无章的情况。从利益的分配上面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协调,可以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通报体育联播平台的运行情况,在信息的传播上做到公开透明,巩固成员台之间的共同利益。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制度的建设上来看,CSPN必须制定严格而灵活地人力资源管理条例和制度,加大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努力协调和管理好各成员台,加强“平台执委会”的管理力度和权威,使其不再形同虚设,必须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注重联播平台品牌打造
品牌的打造是CSPN今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要想体育联播平台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得重视品牌的打造。比如与CSPN仅一字之差的ESPN,在近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就一直十分重视品牌的打造,从频道标志的统一、直播间布置、直播画面标准、主持人风格等方面ESPN都力图做到特色化和标准化。使得其在受众心中形成了固定的印象。此外,在广告宣传和对外包装上面,ESPN也是力图做到完美,在美国5大职业联赛的赛场上机会处处都会看到ESPN的宣传广告,加强对外宣传和自身的包装是今后CSPN需要加大投入的地方。另外,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面,CSPN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靠“打造中国第一体育联播平台”的口号是不足以激励CSPN长远发展的,CSPN应该更加注重平台文化内涵的开发,对自身的角色和今后要取得的目标进行具体化,并在日常的运营中充分地执行和传播这样的企业文化。当然,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这需要CSPN的高层必须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耐心和决心,只有这样品牌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品牌的打造还得形成自己的节目特色。比如可以改变现有的节目设置失衡,增加“原创性”、“差异性”节目的比重。CSPN 正式开始运营5年多来,评论性观点性的节目比较缺乏。而只有独到有力的评论才能抓住体育受众,让受众收看节目的时候,能够有所收获,丰富知识,获得观点。在评论节目比重渐高的大背景下,CSPN 应该增加特色节目,培养评论性的舆论领袖。只要在这一点上进行突破,CSPN 就能在电视体育业内有所立足。所以 CSPN 一定要挖掘出更具独到观点看法的评论员; 或者CSPN进行自行培养,形成评论员观点新颖、独具一格的体育评论员梯队,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努力提高制作水平
就目前CSPN体育节目的制作水平来说,与以中央五套为代表的国内一流体育节目制作团队来比较的话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制作人员的水平到硬件设施的使用上来看,CSPN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许多。这就要求CSPN必须在注重品牌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制作团队节目制作水平,如果说品牌的能够决定CSPN能做多大的话,那么节目的质量就直接决定着CSPN能走多远了,只有制作出一流的节目,为受众提供一流的画质才是CSPN生死存亡的关键。
特别是在新闻资讯类节目的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渠道积极建立内容网络,同时在全球热点赛事地区争取媒体合作伙伴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专栏节目方面可以吸收湖南卫视的创新理念,其主打娱乐的节目风格有很好的市场口碑CSPN可以将体育节目适当地软化处理,比如中央五套退出的篮球节目《NBA最前线》。寻求多角度的节目解读方式和内容组合模式,创立适应当前市场趋势的多种节目风格,这方面国外体育媒体已有相当成熟的节目类型可供学习参考,以此实现体育节目的多元化创新CSPN只有建立长效的节目创新机制,才能实现联播平台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CSPN的综合竞争力。因此,CSPN必须重视节目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通过购买国外的赛事资源来充实自身实力,优秀的制作团队以及优质的赛事资源是CSPN取得发展的两大基础,也是能否与其他体育媒体进行抗衡的关键所在。
(四)重视与其他媒体的合作
在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兴起的时代,电视媒体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联合其他媒体来谋划合作从而达到共赢,单枪匹马便能独揽受众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而且随着受众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CSPN想要抓住受众的眼球就必须积极地去增多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比如说,像CCTV5建立自己的网络直播平台“5+体育”一样,CSPN也可以联合网络媒体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直播平台,来满足网络用户观看赛事直播的需求。或者说像《篮球先锋报》在新浪NBA上开设专栏一样,CSPN也可以寻求合适的平面媒体合作,开辟专刊或是专栏来进行赛事报道和深度剖析。CSPN甚至可以尝试与手机移动运营商进行合作,开发手机观赛的业务和活动等等。总而言之,CSPN可以尝试将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结合,更可以尝试与新媒体的结合,例如推出微博直播、网络直播、手机直播等业务,既丰富了自身的业务空间,同时又提高了自身应对新媒体冲击的能力。CSPN要想加强同其他媒体的合作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经营思路,强化节目制作人的全媒体意识,不断拓展新媒体合作渠道。另外,必须针对新媒体的出现培养和吸纳具有全媒体素养的人才,从而提升CSPN整体实力和品牌内涵。
结束语
省级电视体育媒体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了联合的CSPN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对中央五套垄断地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受众定位、广告策略、覆盖面方面CSPN具有一定的优势,CSPN作为省级电视体育媒体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尝试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诸多的不足,比如整体性还不强、缺乏品牌意识、制作水平不高、面对新媒体冲击乏力等问题,CSPN要想在今后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媒介环境下立足并发展必须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系: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注释】
①CSPN官方网站[OL]
http://www.cspn.cn/
②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OL]
http://www.csm.com.cn/
③支庭荣.媒介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田天. CSPN生存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段博. CSPN媒介模式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D].西北大学,2010.
[3]范昭玉.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4]罗希.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自主开发赛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5]叶红.新媒体时代下电视体育节目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6]李翔.中国电视体育新联合模式的探究——以CSPN为例[J].今传媒,2012.
[7]梁昌杰,娄辰. 地方体育频道的困境与对策[J].青年记者,2007.
[8]刘翔.从CSPN联播平台看我国省级体育频道跨区域联合的发展方向[J].体育学刊,2008.
[9]郝英.我国电视体育频道的设置格局与运营状况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
[10]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1]张珂,张云,石磊.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12]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3]支庭荣.媒介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14]熊晓正.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6]蒋迅.省级电视台的危机与对策[J].当代电视,2002.
[17]何兴煌.中央电视台2008 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圆满落幕[J]. 广告人,2007.
[18]孙发友,段勃.论省级电视台跨区域联合[J]. 当代传播,2004.
[19]张竞.品牌经营:困境与营销——省级电视台专业频道发展的思考[J]. 当代电视,2003.
[20] McQuai L D,BlumerJ·G,Brown J R.TheTelevision audience:arevised perspective[M]//McQuail (Eds·). Soci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1972.
[21] Perse E M,Rubin A M.Chronic loneliness and tele-vision use[J].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Media,19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