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图片伦理

——基于《纽约邮报》刊登地铁惨剧照的研究

刘俊俊

2013年12月02日17:0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 摄影师抓拍、《纽约邮报》刊登地铁惨剧照的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广泛的争议,讨论主要围绕着摄影师该不该放下相机去救人,以及《纽约邮报》对图片的使用方式两个焦点。本文从新闻图片伦理学的角度展示美国公众及学界、业界不同的观点,并运用著名道德推理模式波特图式分析摄影师和《纽约邮报》的行为,并指出记者和编辑需要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

【关键词】 新闻图片伦理 波特图式 《纽约邮报》 地铁惨剧照

2012年12月3日,美国纽约地铁站发生了一幕惨剧。韩裔男子韩基苏(Ki-Suck Han)与黑人男子纳尼姆·戴维斯(Naeem Davis)在地铁站内发生争吵,韩基苏被戴维斯推下站台,并遭到呼啸而至的列车的撞击,当场死亡。当时在现场的自由摄影记者乌马尔·阿巴西(R. Umar Abbasi)拍下了受害者临死之前在地铁轨道上挣扎求生的照片。《纽约邮报》(The New York Post)次日以头版、大幅照片的方式报道了这一悲剧,并配以大字号的标题“DOOMED ,Pushed on the subway track,this man is about to die(死定了:被推下地铁站台,他就要死了)”。

这起惨剧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学界、业界以及普通民众关于新闻图片伦理广泛的讨论,争议主要围绕着摄影师该不该放下相机去救人,以及《纽约邮报》对图片的使用方式两个焦点进行。

一、对“生命与拍照”哪个更重要的讨论

面对外界的争议和指责,摄影记者阿巴西觉得很不公平。他表示自己当时距离受害者太远,无力施救,而且看到肇事者向自己跑来,担心也被推下站台,而拍照的目的只是试图用闪光灯提醒地铁司机刹车。然而公众却并没有接受这种说法,有熟悉摄影的网友还分析称,这张照片的对焦、构图、曝光几近完美,“不太像是在心急火燎地‘向列车司机示警’时得出的图片,而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摄影师在气定神闲的状态下拍出的照片”[ 张寻,纽约地铁惊魂:美社会感叹缺“雷锋”,财讯网,2012年12月06日,网址:http://international.caixun.com/zhangxun/20121206-CX039abq.html],这场关于“生命与拍照”哪个更重要的讨论仍然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在讨论中,公众普遍谴责摄影师的行为,认为摄影师应该先救人。2012年12月5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邀请阿巴斯作客其晨间新闻栏目《Today》,在访谈开始前进行了一个“摄影师应该放下相机去挽救韩吗”的观众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0%的观众都认为应该先去救人,只有4%的人不同意。而在《纽约邮报》网站的讨论区、Twitter等也有大量网友的留言质疑摄影师的行为,“为什么一些人的本能反应不是救人而是要拍一张照片然后卖给报纸”[纽约邮报登地铁撞人照片遭质疑 摄影师有时间拍好几张照片怎不去救人?2012年12月6日 ,网址: http://www.gucheng.com/hot/2012/2228407.shtml ]。他们认为阿巴西虽然作为一名记者,但首先是一个人,有充裕的时间拍照却不去救人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重手头新闻而罔顾他人性命”[ 李牧,纽约地铁命案摄影师:“谴责我不公平”,人民网,2012年12月6日,网址: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1206/c1002-19810541.html],这样的新闻毫无价值。

然而,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学界、业界的人士普遍对摄影记者的行为表示理解。美国著名明星追踪网站Gawker的柯德·杰弗森(Cord Jefferson)针对摄影记者和新闻色影方向的教授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业界和学界人士都表示理解阿巴西的行为。[ 陈俊妮,理解阿巴斯 谴责《纽约邮报》——美国学界对《纽约邮报》刊登地铁死亡摄影作品的讨论,新闻记者,2013.01]学界和业界的人士认为摄影师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救起受害者,他们还认为不在现场的人在事后质疑摄影师很简单,但是普通人在那种特殊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是非常困难的,全国摄影记者协会道德委员会主席约翰·朗就表示“我无法评判他(阿巴西),我不知道他当时离(韩基石)多远,不知道他是否能做些什么”[ 有时间拍照,为什么没时间救他,2012年12月06日,新浪网,网址:http://news.sina.com.cn/w/2012-12-06/031925740692.shtml]。不过,学界业界虽然对阿巴西表示理解,但是却仍然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认为如果摄影师面临着拍摄一张好照片和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的两难选择时,生命应该是最重要的。

可以看出,公众之所以对阿巴西进行谴责,首先就已经认为阿巴西能把韩裔受害者救起,从而认为阿巴西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为了拍照而放弃了救人。同时,不在事发现场的公众难以体会到现场的紧张状况,容易站在道德高地批判阿巴西。此外,普通公众对新闻记者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并不是非常了解,难以理解摄影师行为。而学界、业界的人士本身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科研经历,更能够从实际情况和新闻价值的角度来对阿巴西的行为进行判断。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对摄影记者不能使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进行评判,要允许他们在面对事件时,可以有普通人的现场反应。

事实上,先救人还是先拍照的困境,实质上是社会公共伦理道德与新闻摄影记者职业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是摄影记者对自身社会角色的选择。从社会公共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美国伦理学家雅克·蒂洛提出了人道主义论理学的五条原则,也即是“生命价值原则、善良(正当)原则、公正(公平)原则、说实话或诚实原则、个人自由原则”[ 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著,程立显,刘建等译,《伦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其中“生命价值原则”处于首位。可见,作为一个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救助生命是摄影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另一方面,新闻摄影记者职业伦理道德对记者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在这本书中,她写道:“摄影基本上是一种不干预的行为。干预就无法记录,记录就无法干预。”[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论摄影》,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作为一名记者,保持客观中立、不干预事件发展、真实记录现场场景是摄影记者的职业要求。虽然这两种伦理道德存在着冲突,但是,社会公共伦理道德往往是高于摄影记者的职业伦理道德的,因此,在摄影记者有条件进行救助的情况下,摄影记者还是有义务施行救助的,救援第一,拍照第二,生命是拥有优先权的。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