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国内知名微电影作品主题表达分析【2】

张程

2013年12月04日13:0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二、国内微电影作品主题表达反思

国内微电影作品的主题表达紧密关注社会生活,力图传达社情民意、启发民众思考,为现代人提供一种新的发声渠道和冥想场所,然而恰恰是其较强的社会互动性和对于社会现实的过度重视,会导致其在主题表达时往往被一些亚文化价值观念所绑架,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一些错误的观念,给受众造成一种错觉。

(一)积极意义

1.反省社会现实

微电影主题表达上的最大优势是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例如《一部佳作的诞生》通过讲述三个为了获得资金来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影的绑匪,绑架了富家小姐,但在制作勒索视频时,为了到达勒索视频应有的效果,三人不断NG,不断重拍,最后制作出了“一部佳作”。绑匪沉浸在制作“一部佳作”的心情中,甚至已经忘记自己是绑匪,这种对于影视制作的敬业精神赤裸的讥讽了当今中国所谓专业的导演和演员们。影片中更是通过徐峥扮演的绑匪之口,直接对着镜头对中国电影制作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你们知道中国电影为什么拍不好吗?就因为总是纠结在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而忽略了细节上的审美追求,如果我们的电影不能走进观众的心,我们怎么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呢?”

2.传达人文关怀

微电影主题与社会现实的深刻联系和强烈的批判意识,使得它能够引发广泛的共鸣,且能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以《父亲》为例,影片中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的血缘亲情在现代社会中的碰撞,年轻人追逐都市生活中的光鲜亮丽,不能理解父亲深沉的爱,但最后终于能够认同父亲,在影片结尾用一首《父亲》表露心中最触人泪腺的情感,“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明白你的不容易”,“时光时光慢些吧,别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常留”,表达了子女对于父母的理解和爱,抒发了子女心中压抑的情感。这种从对现实生活的刻画中表现对人的理解,满足人们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主题内容,体现了微电影主题深刻的人文关怀。

(二)负面影响

1.常态化社会阴暗面

目前微电影中存在常态化社会阴暗面的隐患。虽说艺术允许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是这样夸张社会现实,用戏谑的手法去呈现一些阴暗的社会想象,可能造成一些人的理解误区,使人误认为这些现象是一种常态化的、普遍存在的、无法撼动的东西,使人们在潜意识里接受这些错误观念,甚至自身也沦为这一现象的助推者和执行者。如权钱交易、钱色交易、潜规则、阶层对立、勾心斗角等。例如《上位》,可能会让受众觉得潜规则、自曝、炒作等行为是娱乐圈里正常的行为,甚至认为要“上位”就只能这样做,这实际上就是常态化了社会阴暗面。另一方面,夸大社会现实,容易造成受众心理压抑,让人产生消极的态度,失去追求梦想和幸福的信心,使社会失去良性发展的活力。

2.强化社会矛盾面

部分微电影主题在提出问题的方式上存在强化矛盾的隐患。例如《赢家》中突出大环境对小人物的压迫,《干爹》中强调富人与穷人对立等,这种简单的把两方当做对立面来看的做法,只会强化人们心中的对立观念,激化矛盾。另一方面,简单的将一些人或事树立为反面和批判的对象的做法也会加剧社会矛盾,例如《上位》中虚荣、拜金的思想,为了金钱和虚荣甘愿被男人任意摆弄,尽管这种人的确需要被批判,但是这种简单的将其树立为批判对象的做法,缺少人文视角的审视,可能反而会刺激社会上的拜金女大摇大摆的走到追求金钱的道路上,组成另一种群体,而与主流群体对立。在表现矛盾时,应该从大的社会环境,更深层次的人文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形成微电影的美学冲击力,启发人们的思考,而不是片面强化矛盾面。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