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论文化遗产传播类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王丹

2013年12月04日13:2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引发社会各界关于文化遗产传播议题的广泛讨论。本文在对文化遗产传播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方法,进而探究文化遗产传播类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策略,以期通过文化遗产传播类电视纪录片,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元素”中孕育着的中华文化精神,承担起保护与传承中国文化遗产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文化遗产传播;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共7集,介绍了126种地方特色美食,地域范围北至黑龙江绥化市,南至海口市獐子岛,东至吉林省查干湖,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涵盖松茸、笋、鱼、糜子面等多种食材,囊括鲁菜、川菜、苏菜、浙菜、徽菜、粤菜、闽菜、湘菜8大菜系,还涉及侗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白族、苗族、壮族8个少数民族,并且将各种地理地貌、地方建筑、特色文物、传统工艺、民间风俗等文化遗产要素融入其中,讲述各地自然与人文凝练产生美食的故事。该片一经播出立即引发收视热潮,中央电视台与各地方电视台轮番重播,不仅引发街头巷尾的“舌尖”文化现象,更引起很多学者对文化遗产传播的热烈讨论。

一、文化遗产传播的内涵

就目前学界研究情况来看,“文化遗产”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遗产,例如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例如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及民俗礼仪节庆等。西北文化研究所所长彭岚嘉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密切,不是孤立存在而能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生活场。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而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1]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2]穆昭阳认为,“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需要有更具宣传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而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就是对其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3]大众传播媒介在文化遗产传播中有积极作用,凭借其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扩大文化遗产的传承范围,延长文化遗产的传承时间,扩大文化遗产的传播内涵等方面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近年来,电视纪录片等大众传播媒介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日渐凸显,成为当今时代文化遗产传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意义在于,将地理地貌、地方建筑、特色文物等物质文化元素与制作工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元素相融合,以“美食”为主线进行全面展示。例如第2集《主食的故事》中,进行谷物加工的“石磨盘”和“筛”属于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石磨将谷物碾成粉末,用筛过滤掉粗粒杂质的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做出来的主食花卷则是二者互动融合的具有浓郁文化遗产特色的人工产物。该片突破了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展览,抑或纯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展示,而将影片意蕴上升到文化遗产类型融合历史发生史高度,创造了文化遗产纪录传播的新典范。

二、个案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方法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典型的文化遗产传播类电视纪录片。该片从选题、拍摄、剪辑再到包装,都体现着一个文化遗产传承的视角,将中国人最质朴的原生状态,和谐共存的自然相处之道及人们对自己家乡情感的一种坚守,通过对饮食文化的剖析而展现出来,这是引起国人强烈共鸣的最根本原因。

(一)选题瞄准饮食文化遗产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工艺技术独特的饮食烹饪与由此派生出来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吃在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和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也是国人引以自豪并该予以重视和保护的重要理由。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认为,这不仅是部美食纪录片,更是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是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嘉兴热乎乎的肉粽子会让观众想起端午节外婆家的糯米粽子,绍兴的酱板鸭会让换种想起每年冬天家乡飘香的腊肉等美食。就像青稞超强的耐寒性使它能在荒凉的高原上立足,富含高热的食物组合,源于高原生活的人们的特殊需求,人们需要借助饮食来生存,更需要依赖情感来补充生命的能量。

“民以食为天”,以美食为主题,抓住观众的胃口,较为系统地为观众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且加以温情的细节阐述中国人历来对美食的敬意以及对家乡风味的怀念,寓美食以真挚的感情。看电视纪录片想到妈妈做的饭,才下“舌头”,又上“心头”,不动容似乎很难。所以在打动人心方面,较之其他而更胜一筹。观众通过观看该片回味到很多曾经熟悉的味觉,这些味觉有些还能尝到,有些或许很难再品尝到,这便激发了观众内心的渴求,从而提醒人们去关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