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从弗洛姆《爱的艺术》看四川卫视“中国爱”的频道定位

曾子龙

2013年12月06日14:1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四川卫视一直在不断探寻着自身的发展路径,从2005年以“天下故事”为口号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爱心成就梦想”,直至2011年明确提出“中国爱”的频道定位,可以说“中国爱”理念既是应时应景而生,又是四川电视人不断探索所得。文章结合德裔美籍哲学家、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大作、被誉为“爱的圣经”的《爱的艺术》,分析了“中国爱”的内涵及外延,并以四川卫视自身情况和以江苏、重庆两家卫视为代表的其他电视媒体在频道定位方面的经验教训,审视四川卫视“中国爱”的频道定位,为四川卫视今后频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四川卫视;中国爱;频道定位;弗洛姆;爱的艺术

2013年4月20日,在“5.12”汶川地震5周年祭来临前夕,7级强震再袭四川,雅安伤亡惨重。与此同时,透过各大媒体,国人关注着灾情、祝福着灾区人民。而作为灾区当地上星频道的四川卫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深入地震前线报道灾情、传递爱与希望的重责。

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四川卫视就以优异表现得到了来自观众、业界等各个方面的肯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其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的最高荣誉;第65 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的评委如是评价道:“地处成都的四川电视台派出了摄影记者,及时报道了该省发生的致命地震灾害,并且在数天时间内成为世界各地电视新闻组织的唯一图像来源。”[1]

经历过大灾大难的洗礼,四川卫视从地震时期的应急模式到自觉扛起“中国爱”的大旗,成为以公益特色为频道定位的省级卫视,与泛娱乐化当下的卫视格局相区别,担当起媒体自身的传播责任,成为了电视荧屏上的一股清新之风、温暖之色,从而找准了自身清晰的频道定位。

弗洛姆与《爱的艺术》

以“中国爱”为口号的四川卫视,频道的关键词即是“爱”。要准确定位“中国爱”的频道特质,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爱”。那么爱为何物?或许,我们能从德裔美籍学者艾里希?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中寻得答案。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大将之一、著名哲学和心理学大师的弗洛姆,在其代表作——被称为“爱的圣经”的《爱的艺术》中究竟讲了些什么,能够使得这本小册子自1956年出版以来被译成32种语音,畅销世界、经久不衰?

弗洛姆在全书的第一章即提出了他的观点:像我们的生活那样,“爱是一门艺术”。由于爱全然是个人的经验、体会,所以要想知道应当怎样去爱,就应当如学习其余艺术门类那样地需要我们的行动。另外,作为一门艺术的“爱”也有着其自身的特色:爱是不求回报的“给予”。

紧接着在第二章中,弗洛姆分别从“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以及“爱的对象”三个方面探讨了爱的理论。弗洛姆在书中写道,“人之悲莫过于孤独。所以对人来说,最迫切的需求就是用什么办法从孤独中得以解脱。”[2]而造成人孤独恐惧的根源则是人和人、人和世界间的分离。如何消除人的这种异化、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弗洛姆认为应当使人和自然重新连接在一起。通过“爱”这种自发性的创造活动,人与世界实现了复归。因此,“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3]在详释爱的内涵后,弗洛姆对不同类型爱的对象进行了深入解析。像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这些都属于爱的形式,而它们都必须涵盖着关注、责任、尊重以及了解在内的必备元素。

弗洛姆在分析爱的艺术理论之后,引出了更为困难的“爱的实践”的问题:爱不能通过书本上学来,也不能通过爱情课程的修学而习得——爱只可以依据自身亲力亲为实践而得。弗洛姆在书中写道,“爱是一种每个人各自的亲身体验,这种体验要靠每个人通过在自己实践中去感知。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儿童、少年或者成年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方面的基本的体验。”[4]

爱确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大师的弗洛姆则是将“爱”上升至存在论的理论高度。正如来自复旦大学的哲学教授陈学明所说的那样,“弗洛姆是时代的精神先知,而不是人类梦想家,他的思想和地位在今后中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5]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