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对同城媒体涉及“媒介审判”同题新闻的比较研究【2】

——以《南方周末》、《南都周刊》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黄洋中毒案”的报道为例

黎柳茜 

2013年12月09日11:0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3、同题新闻,不同视角,不同笔墨

《南周》、《南都》和《21世纪》都对“黄洋中毒案”做了长篇幅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是一份商业财经报纸,但也参与了此次刑事新闻的报道。

这三篇报道都采用了画面式的笔触描写,将从警方、医院、黄洋和林某的亲朋好友中得到的信息,构成一个个故事画面呈现给读者。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单一的事件报道,简单而死板的新闻叙述已远远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他们更关注的是新闻背景、过程和分析,渴望了解各种观点,喜欢阅读带故事性的新闻报道。

但是,在针对司法案件时,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一些媒体在报道案件时胡乱对犯罪嫌疑人定性定罪、编造具体案情等,出现了越来越多“媒介审判”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

3.1、是否涉及“媒介审判”

关于“黄洋案”的新闻报道是否涉及媒介审判,学界和业界各有说法。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辰瑶关于《南周》的报道曾提出,“究竟是优秀的报道,还是失范的报道,关系到我们对于新闻伦理和新闻规范的基本判定。”(这篇题为《警惕叙述的陷阱:评复旦大学学生被毒杀事件的两篇报道》的博文,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ff65b70101avit.html

然而,华商报高级评报员郝建国针对此博文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他首先指出《南周》是一篇特稿,“为何业界认定的优秀作品,在学界眼里会有‘重大问题’?......把法学领域的‘程序正义’、‘有罪推定’直接照搬到新闻采写上来,必然水土不服......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记者不能坐等判决书。[2]”

笔者窃以为在大方向上可以从两方面去探讨,一是媒介审判的定义,二是报道时机。

“媒介审判”一词发端于美国,由“报纸审判”演变而来。其历史沿革是西方国家的法律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我国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

这三篇报道都发表于4月底5月初期间,即使公安机关逮捕了林某,林某对投毒也供认不悔,但是直到法院宣判前,林某仍只是犯罪嫌疑人。如今,法院仍未有判决,而这三篇报道无形中已将林某定性成了“罪犯”。从根本上说,属于“媒介审判”的范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主要以想象和推测来满足公众对此案、特别是对嫌疑人为何投毒杀人的求知欲[3],对于任何疑惑其实都没有说清楚。记者之所以将林某就提前定为凶手,应是基于上海警方已公布林某对自己投毒供认不讳的这一项事实。

3.2、报道主题

“黄洋中毒案”被媒体广泛报道,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逮捕了林某,林某也已承认,虽然法院还未做宣判,但其实在民众心理,已认定林某是杀人凶手。这起室友投毒案,民众最想知道的应是林某投毒的原因。

从题目可看出,《与自己的战争 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室友》是在极力向读者从“人性”的角度解释林某的杀人动机,而《一个寝室的黑色毒杀》和《复旦投毒案发: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则是偏重于还原当时的整个过程。三篇报道都通过采访与两位当事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辅以网络信息,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南周》的“为何毒杀室友”相比其他两篇来说,更能直接一击读者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心里,从选题角度来说,《南周》更胜一筹。

3.3、标题、小标题的色彩

《复旦投毒案发: 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一个寝室的黑色毒杀》这两个标题含有“悲剧”、“黑色”过于倾向性的词语,但《21世纪》标题的问句句式稍微平衡标题带来的倾向性。

然而,《复旦投毒案发: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在小标题设置方面过于营造一种“悲”的气氛,多次出现“悲观”、“悲剧”这两个词语。其四个小标题分别为“那个中毒的早晨”、“ 一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一次悲剧的交集?”。后面的三个小标题虽是问句,但从全篇的标题语境综合,则指向性过强;并且第二个小标题出现“有点悲观倾向”这样的叙述,这是记者自己的判断推论,有过于强烈的主观性。林某是否有“悲观倾向”,可以让读者通过文章内容自行判断。

下面看看《南周》的和《南刊》的小标题。《与自己的战争 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室友》的小标题为“饮水机与水票”、“‘潜意识’与‘自尊心’”、“与自己的战争”、“以毁灭的方式”;《一个寝室的黑色毒杀》的小标题为“学医”、“相遇”、“前程”、“中毒”、“迷局”。相比之下,笔者觉得《南刊》的报道的标题更客观一些,用五个词语来概论铺展的情节。《南周》小标题主要是展现两两对立的意思,例如“潜意识与自尊心”与“与自己的战争”展现林某内心的两个小人。

此外,关于小标题的拟定,笔者认为还可以使用被采访人的话语或林某在网络上的话语,或许更能突显主题而又能避免记者概括有失偏颇。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