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3年第4期

“去媒体中心化”趋势下的电视内容生产转型

冯琼

2013年12月13日13:58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一、“去媒体中心化”内容生产方式:信息的传递与消费性的传播文本

(一)新媒体平台信息的溢散与引爆

新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平台,释放信息的方式已经呈现出爆炸性的溢散,内容生产的发声源从单一转向多元,媒体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并不能直接引起速效反应,不能随意左右受众的态度和意见。以微博为例,“即时发布”与“一键转发”的功能加速了平台化信息的裂变传递,关注、评论、转发的互动过程使信息呈现出基于信任链的病毒传播,高度社会化的过程使信息呈几何式增长,信息量的供过于求甚至会引爆社会公共事件,产生一系列传播效应。2012年11月20日,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的截图在微博上发布,并引发舆论热议,经确认后被免去职务并立案调查,事件被网友称为“63小时微博秒杀事件”。“秒杀事件”说明了新媒体平台上自媒体的发声速度快,加之大众获取信息的来源与渠道多样,对每个渠道的信息可信度有自己的判断,公众主导了公众议程,形成后的公众议程又影响了媒体,引爆了媒体议程。

传统媒体带给受众的更多是全景式的信息被动接收,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去媒体中心化”趋势下,受众进行意见表达与信息获取,新媒体渐趋成为公众舆论场,网络反腐的公共事件从“表叔”到“房嫂”再到“微博秒杀”,都是新媒体信息溢散、舆论引爆的结果。

(二)受众本位的信息需求生产消费文本

媒体文化本身是可供娱乐和消费的,阅读过程所带来的愉悦可以是精神性的,非功利性的和审美的。在文化喧嚣的媒体输出时代,受众接受媒体内容的主要动机是能满足马斯洛指出的人类基础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即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其媒体生产内容因大众化、商业化、娱乐化等特征可以使媒体文本成为精神商品,这个过程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消费行为。

受众本位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去媒体中心化”到“受众中心”的转变,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的主动创造内容模式,使受众能够主导媒体生产内容,媒体呈现内容由受众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来决定,依赖受众的文化消费视觉来创造内容,充分满足了受众实现精神生活的欲望消费。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