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寻英雄实实在在的感人魅力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如果说自媒体的优势在于速度,主流媒体的长处就是深度。这是因为主流媒体往往拥有更强的采编团队和丰富的采编经验。一家负责任的主流媒体不仅第一时间报道事件,更要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典型人物的报道过程不仅是发现新闻的过程,也是提炼主题、丰富人物形象的过程。在对杨向明这一典型的报道中,泰州台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而这是通过不间断地深入采访才得以实现的。
报道初期,新闻报道所呈现的杨向明还只是勇救落水儿童的形象,至于为什么要救人、当时现场情况怎样复杂,受众并不太清楚。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泰州台记者利用媒体资源多途径展开调查采访。一方面找寻现场目击者,请他们回忆当时救人的场景;另一方面联系警方,获得路面监控视频。电视新闻报道通过当事人现场讲述、监控视频和特别制作的水中救人动画,生动再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20分钟。报道抓住了“8”、“3”、“4”等几个具体的数字。“8”是指杨向明从下车到跳入河中救人只用了8秒钟,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3”是指杨向明下水后发现青苔较多、救援比较危险,曾经有3次机会选择逃生,但他最终选择了奋力施救;“4”是说4名冬泳爱好者也参加了救援。这些数字客观真实地还原了救人场景,一个紧急关头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平民英雄形象初步展现在受众面前。
要使典型形象立起来,光有现场还原是远远不够的。杨向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救人行为是一时冲动还是必然?这需要从杨向明平时的言行中找到答案。泰州台广播、电视各栏目和网站、广电报派出了专门的报道组,采访杨老师的同事、学生、邻居、亲戚朋友等,了解到杨向明生前就是一个被称为“好同事、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的“五好男人”,是泰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班主任。《直播生活》推出了《对最美老师的回忆》系列,包括乐善好施篇、坚强豁达篇、深爱学生篇、教学有方篇、父慈子孝篇、邻里和睦篇等多篇报道。电视主打时政新闻栏目《泰州新闻》推出了系列短评《杨向明舍己救人?弘扬道德正能量》。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班车》推出了长达21分钟的新闻专题《一个人感动一座城》。这些新闻报道、评论和专题共同描绘出一个尊崇道德、敬业奉献、敢于担当的人物形象。这一典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的身上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在当下社会也是最需要的。
曾几何时,“高大全”式的典型报道使大众疏离英雄人物,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杨向明事迹的报道过程中,记者力戒先入为主,不虚美、不拔高,而是以事实说话、以画面佐证。他们深度挖掘的杨向明形象或许并不算高大,但实实在在,真实接地气。唯其真实,才能感人;唯其感人,才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