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度:塑造扎根时代土壤的典型形象
对突发事件中典型人物的报道不仅要有速度、深度,还需要一定的宽度,从而将典型置于更宽的视野、多元的视角和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抓住这一点,典型的塑造才能更加立体和丰满。而全媒体大大延伸了报道的触角,使拓展典型人物报道的宽度变得更加可行。
1、拓展报道面,在更大的视野中呈现典型形象。对于已逝典型的报道,采访其家属是个难点,必须适度。杨向明去世后,他的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这样的场合,记者立即采访显得很不合适。泰州台对传统的采访方式作出变通,派出电视记者每天蹲守在殡仪馆,通过抓细节、抓特写,展现各种最真的情感:杨老师的爱人悲痛欲绝,女儿一边流泪一边安慰妈妈;杨老师的父亲忍住悲伤把现场安排得井井有条,一闲下来又忍不住和老伴儿老泪纵横;落水儿童的班主任和家长面对英雄遗容悲痛难抑……这些特写画面直击受众心灵,让受众为之动容。
为了丰富和升华典型的意义,泰州新闻广播在直播中连线江苏金坛电台记者,介绍同样舍已救人的殷雪梅老师的事迹,给评价杨向明提供了新的坐标。
泰州台所属各媒体大大拓展了采访面。5月2日到14日,该台各媒体共播发关于“最美教师”杨向明的报道200多篇,其中采访近500人。这些采访对象大体分为三类,即杨向明的亲人、熟悉的人和素不相识的人。其中对素不相识的人的采访延伸到社会各界、各阶层,表达了社会对英雄的普遍景仰和对美德的推崇。
2、运用新媒体,在多元视角中观照典型人物。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往往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媒介特点。善用这一特点,往往能极大地拓展报道面,增加收视群体。在杨向明事迹的报道中,泰州台广播、电视各栏目普通增加了短信、官方微博、微信等互动方式,不仅通过新媒体及时发布消息,而且每天在节目中整合新媒体的内容,表达网友对杨向明的哀思。泰州新闻广播还让听众的声音进入直播,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3、关注英雄群体,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诠释典型意义。典型的诞生不是孤立的,总是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土壤。泰州近年来之所以好人频出,包括全国道德典型张云泉、陈燕萍、何建忠等等,与全社会推崇大爱、弘扬正能量密不可分。在这次救人行动中,就有四个见义勇为的冬泳爱好者,是他们最终把杨向明和落水儿童救上了岸。泰州台各媒体在报道杨向明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这些平民英雄。电视访谈节目《凤城茶馆》把参与救人的冬泳爱好者请进演播室;电视新闻节目《新闻夜班车》推出8分钟的《班车时评》,“向和杨向明一样的‘泰州好人’群像致敬”;泰州广电报《新周刊》则推出专版《泰州是一座有大爱的城市——这些年感动泰州的见义勇为英雄人物》……这些报道在宣传杨向明事迹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证明杨向明英勇救人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城市“大爱”氛围下的必然。
(作者分别是泰州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泰州广播电视台首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