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这两个大书架都是我儿子的。”福州一位家长林荔宾告诉记者,从孩子一两岁开始到现在孩子8周岁多,已经买了几百册少儿图书。
“我们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不随便让她上网,而是坚持带她来看书。”另一位家长林国兴告诉记者,外孙女今年4岁,最喜欢带她到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的书要出版基本没什么困难,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说。
近10年来,我国少儿出版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年出版童书6亿册,实体书店零售市场在销品种达到8万多种,销售总额达数十亿元。
“这两年出版业整体行情不是很好,少儿图书增长稍有放缓,但增长速度还是远远高过其他类图书。”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经理陈效东说。
目前,“全民阅读”越来越受政府和社会重视,今年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做了很多类型的活动和宣传。“现在家长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教育孩子的功利性也比较弱,更愿意从心理、思维等方面全面教育孩子。这也是少儿阅读热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陈效东说。
隐忧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书时眼花缭乱,一本书有10多个版本,译者不同、价格不同、包装不同,也不知道哪个是最合适的。”福州教育学院副教授、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郭晓莹替家长们“叫屈”。
“现在图书出版市场良莠不齐。”林荔宾注意到,“有很多低品质的书,特别是那些摆在超市里面和学校门口小书摊的书,价格相对便宜,吸引了一些家长和孩子。”
目前全国580多家出版社,90%以上的出版社都在从事少儿图书出版,同质化非常厉害,很多出版社缺乏创作研发队伍,有些随意请些大学生就改编名著。高洪波认为,“少儿出版门槛太低,水平参差不齐。”
国内出现了很多童书畅销作家和畅销作品,比如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曹文轩的《草房子》、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郑渊洁《皮皮鲁》系列等,接受访谈的老师家长大多对此表示肯定。
但陈效东也有忧虑。“图书品种越来越丰富,但优秀作家的原创能力有限,每年产量有限,所以真正优秀的作品不够多。郑渊洁、曹文轩、杨红樱等老牌作家仍在创作,但新人成长不够。产量有限,很多名家只能挂名主编,质量没有保证。”
另一方面,和国外相比,我们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林荔宾说,“在低幼孩子的图画书领域,国内原创的比较少,感觉还是引进版的好书比较多。孩子从小到大看国外童书和国内童书的比例大概是七比三。”
“近几年国内图画书的市场增长很快,但国外远比我们成熟,他们的绘本做得更好,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书在慢慢追赶。现在国内原创的少儿文学做得还不错,但图画类的书还需进一步发展。”陈效东说。
“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历史不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周作人才提到儿童文学,而且‘五四’后的作品也还是以教育教化为主。”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讲师陈珺说,“现在社会比较焦虑,我很希望从小给孩子种下快乐的种子、幽默的种子,但国内童书这方面内容比较少,要么沉重,要么教化,很难令人满意。”
另外,陈效东担心网络作品带来的冲击。他说,现在儿童阅读面很广,纸质图书和网络作品都广泛接触。“但网络作品良莠不齐,作家没人把关,不需要对写出去的作品负责,导致很多暴力、色情或者逻辑不通的内容泛滥,对少儿阅读影响比较大。”
突破
“童书市场泥沙俱下、大浪淘沙是一个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缩短这个过程。”高洪波说,近年来一些出版低端童书的书商已经慢慢意识到,只有出好书才能卖得好。现在出版社投放在销售上的流通环节多,而在研发方面付出少,需要通过市场推动改变这个局面。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加大少儿阅读的推广力度,孩子越来越爱读书,眼光越来越高,这对促进童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好处的。”陈珺说。
“我们要对国内作家抱以期待,加以扶持。”郭晓莹说,“虽然有些作家急功近利,但也有些作家沉下心来努力出精品。比如我的孩子看过彩乌鸦系列,一套中文原创,一套外国引进的,她觉得还是中文原创的好,更合口味。”
“很多以前优秀的作品现在依然可以打动读者,出版社最想做的就是这种书。”陈效东说,当前全国出版社都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都面临着多元发展和出版转型两条路,希望能找到突破之路。
“近10年来国家把少儿阅读提到很高的层面,包括作家在内的很多部门和群体都在为此努力。”高洪波说,去年自己参加了意大利博洛尼亚少儿图书展,看到全世界都在争夺少儿阅读市场,相信随着我们国力的强大,我国的儿童文学将会不断走向世界。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