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破除学术评价对期刊发展的不利影响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 仲伟民

2014年11月03日07:25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破除学术评价对期刊发展的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学术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急功近利以及学术“大跃进”是造成学术评价机制混乱的重要原因,而社会上各种大学排名、学科排名等诸多因素,更是将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机制推向极致。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期刊本身既是对学术的评价,也是别人评价的对象,处于一个非常重要但又非常尴尬的地位。

  最常见的期刊评价是人为地将学术期刊分为三六九等。尽管有学者及期刊人对这种现象有所批评,但仅限于表象而缺乏深入探讨,导致出现学术期刊评价基本由外行主导的状况。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机构仅仅是数据提供商,基本不具备学术期刊评价的能力。学术期刊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只有学术同行或学术期刊共同体才具备这样的资格,而目前专门从事评价研究工作的从业者多是计量学或图书馆学专家。因此,当前我国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献计量学越位,而科研管理不到位,期刊界更是缺位。二是各种二次文献变相充当了学术评价的角色。现在很多期刊栏目设置、论文选取等,就是为取悦二次文献机构;有些二次文献或故意迎合期刊口味,或与期刊进行私下交易。实际上,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便捷化,某些二次文献的价值已非常有限,评价作用更有限。三是各科研单位的奖励期刊目录,也变相成为了评价指标。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期刊分级表,老师只有在学校规定期刊上发表论文才能评职称、拿津贴,学生只有在学校规定期刊上发表论文才能顺利毕业,使得师生们往往仅盯着这些期刊投稿。

  需要强调的是,绝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尤其是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都是一种解释性或价值性学问。这些学科的特点非常鲜明,诸如论证过程不易计量,结果难以用统一标准评价;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且短时间内看不出其价值和用处;个性化特征突出,很多学术成果很难得到学术同行的认同。这些特点决定了对人文学科学术价值的判断,不宜采用量化标准。当然,对人文学科学术期刊的评价也不宜采取量化标准。但实际上,目前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主要采用影响因子等量化方式,已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造成了伤害。

  对于专业期刊来说,不同学科专业期刊的影响因子差别巨大。对于综合性期刊来说,偏重人文与偏重社科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别也非常大。一般而言,以历史、文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引文半衰期在10年以上,而社会科学学科的引文半衰期大多在2.8-3.8年之间,几乎相差3倍。以《经济研究》与《历史研究》为例,前者复合影响因子达9.831,而后者复合影响因子仅0.954,相差整整10倍,但两者质量相差10倍吗?同理,笼统用影响因子来评价综合性期刊是不合理的,因为侧重发表社会科学学科文章的综合性期刊,影响因子普遍高于侧重人文学科的综合性期刊。

  要想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进行科学评价,一是要克服目前学术评价机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20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经历了西方现代各种学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这其中科学主义对我国学术思想界的影响不可低估。有学者指出,今天在中国影响最大、最能体现启蒙心态的是科学主义,而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求真,力求拓展知识的新领域;而科学主义则是一种工具理性,认为科学高于一切,使得人们常常套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评价人文社科研究的过程及成果。这种做法会扼杀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性。二是对期刊进行真实的评价,改变“以刊评文”的不正确做法。“以刊评文”既破坏了学术评价应由学术同行来决定的基本规则,也破坏了期刊评价应由期刊同行来评价的基本准则。三是学术期刊同行应该关注、研究学术期刊评价问题,建立学术期刊共同体,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