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传媒》>>2014年9月上

北京市属报刊发展改革中突出问题研究与对策

胡 鹏

2014年11月26日16:40    来源:传媒    手机看新闻

北京市是我国报刊出版中心,也是我国报刊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据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2012年度报刊核验情况,北京地区登记的报纸303种(含高校校报),期刊2943种。其中北京市属期刊总计172种,市属报纸总计53种。北京市报刊业已经形成了同台繁荣、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对象面广、传播力强的喜人格局。

经过自2003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北京新闻出版业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也逐步明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健康市场主体,改造传统产业业态等成为北京市报刊出版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首要任务。本文全面梳理北京市属报刊的主体资质、经营现状、团队构成、多元经营、发展信心、改革意向等,力求廓清北京市属报刊出版单位发展改革中的观念障碍和操作瓶颈。

北京市属报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质化倾向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北京市报刊市场面临“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最严苛的政策管制”。“竞争”体现在同质化倾向严重。北京市拥有全国最多的报纸种数,信息重叠的现象非常严重,随着传媒业的进一步市场化,同行业媒体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日益加剧。“管制”表现在作为全国首善之区的北京,是党和国家各种政策声音的发射中心,也是国家新闻宣传的前哨阵地。而作为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报纸更是承担着政策宣传、理论指导等方面的重大历史职责。所以,北京市的报刊大都受到宣传部门的严格监管和控制,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报纸,尤其是广州、深圳、上海等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报刊而言,北京地区的报刊政治觉悟高而活跃度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

同业不规范竞争,呼唤新秩序。在当前的北京报业市场上,许多报纸之间的读者定位雷同,办报宗旨类似,为了争取更多广告主的青睐,有些报纸虚报报社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尤其是虚报发行量和广告额的情况比较严重。还有一些报社不断挑起发行大战,在竞争中不断上演口水战,既有失报纸公信力,也是在自毁形象。种种无序竞争现象,导致报业成本无谓地加大。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少数报刊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故意刊登媚俗的花边新闻和一些格调低下的内容来取悦少数读者,不惜违反宣传纪律打政治的“擦边球”。有些记者还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源,做有偿新闻报道。因为北京地区的报纸结构复杂,背景不同的报纸受不同的主管、主办单位的约束管制,各家单位对政策的把握尺度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使得一些同质化较强的报纸之间会出现不规范的竞争。

缺乏资金,希望引入社会资本。资金问题是制约报刊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大多数报刊社已没有政府拨款,而社会资本无法进入,报刊出版单位缺乏足够的资金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因而发展相对缓慢。希望今后管理部门在社会资本进入方面的政策能有所放松,开放融资渠道,制定相对宽松的投资政策。还有一些出版单位非常支持体制改革,期待面向市场经营,但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体制束缚,在市场上独立生存发展的能力不强,因此希望转制以后,上级主管部门继续给予3~5年的财政拨款作为一个过渡期,等过渡期后再完全“断奶”。

新媒体抢夺报刊业受众。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已经对传统媒体受众进行了明显的分流。例如,对于期刊来说,搜索引擎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资讯,抢占了很多门类的期刊市场。同时,数据库产品以丰富的资源、宜于查找等优点,分流了大量期刊的读者。纸媒的数字化之路还处于起步阶段,报刊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并不是简单地去办一个网站将纸媒的内容数字化,而是要跳出传统媒体运作的方式,遵守新媒体运营的规则,从技术手段、工作流程到内容整合,彻底地进入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时代。

北京市属报刊改革过程中的难点

报刊业改革亟需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尽管近些年新闻出版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在有序地逐步推进,但由于产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体制不活问题仍然是困扰报刊业发展的“大瓶颈”。虽然有部分北京市属报刊出版单位已经从工商系统注册了企业法人,有的甚至拥有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的双重资质,但是运营模式仍旧沿袭事业法人的旧有模式,企业法人执照不过是一个与市场接轨的说法或招牌而已。

事业体制没有变,企业体制没有落实,涉及转制核心的一系列根本的问题,例如资产性质、产权关系、组织结构、分配制度等并没有按照企业体制进行改革,仅仅是让报刊社换了一块牌子,表面戴上了一顶时尚的“集团”或者“企业”的桂冠而已,报刊出版单位仍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报刊业的产业化进程受到限制。

事业单位的性质使社会资本进入障碍重重。现阶段,北京市属报刊出版单位因为单位性质的限制,资金来源仍旧单一,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家财政或者上级主管、主办单位的支持,只有极少数的社会资产开始注入已经转制为企业的报刊出版单位。由于体制原因,很多北京市属报刊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也没有办法形成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企业化运作,更无法采取诸如兼并、收购、重组、参股、联合等资本运营模式。只有真正成为现代企业,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本运营,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是无法实施资本运营的。我国的报刊出版单位是兼有机关、事业、企业特点的“复合体”,具有事业性质,和资本运营的前提要求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严重制约着资本运营的实施。

行政型的内部管理机制成为约束其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国绝大多数的报刊出版单位的组织结构类同于国家机关,按照行政级别来设立管理结构。所有的管理层人员除了拥有职务外,还拥有行政级别,也就是拥有国家干部的身份,由主管部门和主管机构负责任免。现阶段我国报刊出版单位的内部领导体制最常见的是:党委集体领导下的社长或总编辑负责制,或者编委会集体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社委会集体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

少数走在转企改制前沿的北京市属报刊出版单位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制度,但实际上和党委会还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政、事、企容易混淆不分。党委会和董事会本身分别代表不同的体制,前者是采用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议政合一原则的一种决策机制,以行政权威关系为基础,实行集体决策,带有行政机制的强制性,其决策以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多种目的为导向,党委成员之间有行政等级高低之分,决策及执行的后果由集体承担。而董事会则以市场主体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为基础,以市场机制和效率为导向。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尊重市场机制的自愿性,董事会成员之间关系平等,决策、执行、监督责任和后果分别由行为者本人承担。

现在大多数的报刊出版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但事实上,在大量的日常决策中,所遇到的大都是有关产业发展的问题。虽然名义上多了一个董事会,但实质的决策和管理方式并没有变化。这种领导体制难以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权责不清可能会导致报刊出版单位在决策上的错位、失误、滞后。

人员安置将成为报刊业改革最大难题。目前报刊出版单位实行的人事制度基本为三大类:一是以劳动合同为基础、人员能进能出的全员聘任制,二是以行政任命为基础、结合目标岗位考评的竞争上岗制度,三是聘任与任命相结合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无论报纸还是期刊,实行聘任与任命相结合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管理制度的比例都是最多的。

经营性报纸要逐步改制为企业,原来事业编制的员工要转成企业人员,改制后的报刊企业里的职工改变了就业的方式和参加分配的方式,就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改制前的事业单位职工按照国家的分配政策,享受事业单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而所有这些在改制之后将不复存在。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企业的经营好坏取决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这无疑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企业经营得不好,企业的效益下降,必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分配,造成职工的收入水平下降,特别是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将遇到极大的问题,如何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成了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难点之一。

解放思想是报刊业改革必须攻克的难点。造成报刊出版单位领导对改革心存疑虑,处于等待、观望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其自身当前的整体实力、经营能力、经营状况以及主管主办单位对其的支持状况等都有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思想观念的束缚,有一部分报刊社对原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相当留恋,认为事业企业两方面的优惠政策都可以享受到;还有些人害怕转成企业之后,失去了原有的事业单位的保障,特别是退休之后的待遇会降低;还有一部分报刊出版单位目前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并不好,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转制成为企业后一旦失去行政保护,生存将更为艰难,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同时转企改制还会带来一系列善后问题需要解决。总之,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要从上到下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北京市属报刊发展改革的政策建议

面对日益紧迫的发展改革重任,北京市属报刊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清晰可见的,即以加快发展带动治理整顿,充分把握市属报刊在发展历史、地缘优势、人才素质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快速度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市属报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笔者认为,北京市属报刊的发展改革创新应锁定以下几个工作重点。

第一,充分利用少数先行报刊社的改革试点经验和体制机制创新成绩,以点带面,推动北京市属报刊全面转变思想观念。加紧组织市属报刊负责人集中学习试点经验,学习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政策,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既冷静看待改革的艰巨性,又深刻理解改革的必然性。

第二,借助全国报刊出版综合质量评估工作,加紧着手北京市属报刊的退出机制建设工作。借此为即将转变体制、创新机制、具有强大出版实力的出版单位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做好准备,为进一步调整市属报刊出版产业结构,实现扶优扶强、优胜劣汰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适当时机组织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北京市属报刊出版单位走出去,认真学习省外报刊社乃至国外报刊出版机构企业化运营的成功经验,在内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质量考评控制、新媒体业务、资本运营、多元化发展等多方面,寻求值得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第四,以发展数字报刊业为契机,促使北京市属报刊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机制限制,以其内容和媒介公信力作为其核心优势,拓宽渠道,加速自身生产方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升级。

第五,借助资本和资本运营的力量,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使报刊经营有更大的发展。

总之,要按照中央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市场主体为努力方向,力争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转变,吸引优质社会资本进入北京市属报刊出版领域,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吸纳整合北京市属报刊出版资源,实现做强做大1~3家新型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北京市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深化改革,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激发活力,全面推进报刊业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报刊出版单位走集团化、集约化、品牌化、数字化和收入多元化道路,使北京报刊业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形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管理处副主任科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