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侧重讨论作为融合新闻生产载体的“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是怎样一个架构;应如何建立;以及建立这样一个“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的原因和积极效应。
【关键词】 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 融合新闻
一.作为融合新闻生产载体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
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融合新闻现在俨然成为新闻传播模式整合与重构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尽管业界对于融合新闻的定义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对此仍然存在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larry提出的“过程说”。他将融合新闻作为一个过程,即:“融合新闻发生在新闻编辑部中,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另外,还有学者提出“方法说”。即:融合新闻是多种新闻媒体活动的整合,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的多渠道的传播。还有美国学者提出的“活动说”。即: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即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和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对信息处理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的将新闻传播给特定受众。
在我看来,融合新闻则更倾向于后两者的结合,即:融合新闻就是运用全媒介联动的手段所形成的新闻,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立体新闻”,最后形成的新闻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图表等不同形式或链接的整合。换句话说,融合新闻就是通过对同一新闻进行不同角度和形式的加工与报道所生成的。新闻传播媒介将完全服务于它所传播的信息,是载体选择最适合它报道的内容,而不再是牺牲信息原貌,而满足于媒介载体。融合新闻也有其独有的报道方式——融合新闻报道模式。【1】
总之,媒介融合1、媒介联动在网络技术推动下已成为当下的大潮流,融合新闻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主体形态也必定是大势所趋。而立足于这一内涵,“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作为生产融合新闻最重要、最方便的载体,其建立和完善也必将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只有建立这样成熟而系统的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才会使得融合新闻有效且持续的生成。综合我国现有的体制和媒体环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以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坦帕新闻中心”为雏形,但在运作机制和生产模式上不同于坦帕的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在给受众带来高品质信息服务的同时,增强传播主体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最大限度地保留信息原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坦帕模式及其延伸结构
坦帕新闻中心是美国媒介集团于2000年,投资4000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造的一座传媒大厦,是美国新闻界公认的进行传媒融合实验比较成功的典范。它将坦帕论坛报、
坦帕网站Tampa Bay Online、电视台WFLA-TV一起搬入办公。虽然这几家媒体有各自独立的人员、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但他们彼此间实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在大楼内部也设有统一的突发新闻指挥平台。旨在保证最高时效性,主要用于突发新闻的传达。而在“坦帕新闻中心”,每天各个媒介平台都会召开各自的编辑会议外加一个为融合新闻做准备和策划的,由多家媒体共同参与的大型编前会。首先,WFLA-TV的编前会揭开了工作序幕。《坦帕论坛报》的多媒体助理编辑也会准时参加。事实上每一个工作平台的每一次会议他都会参加。接下来,《坦帕论坛报》召开编前会,先是对当天融合报道交换意见和想法。而WFLA-TV的执行人员也会每天出席这一平台的会议。此后各个媒介的总编辑和论坛报的多媒体高级编辑会继续出席其他的编辑会议,协调不同媒介平台的兴趣点,持续不断地寻找和探寻媒介之间可以做融合报道的机会。【3】
以上只是美国的一个成功典范。然而在中国,我们在信息传播方面要建立适合我国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即:一家“媒介中心”旗下包含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手机报这五个不同的媒介。媒介中心设置两个平行的编辑,分别是主管政策和业务。
每个媒介下有其各自独立的部门和运作系统。而这样一个“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的业务流程应是:每天由政策和业务主编共同决定新闻的派发,即哪些新闻是由单一媒体独自采写,哪些新闻是运用融合新闻的报道模式制作成融合新闻的形态再发表播出。而各个媒体自己所采集、获得的新闻源,则通过内部的编前会决定,是由自己媒介优先报道还是以融合新闻的形式展现。编前会面向各个媒体开放,即各个媒体的总编辑都可以出席,分别针对当天的融合报道交换意见和想法。为实现报道力度和报道效果的最优化,有时新闻要优先提供给另一个平台使用。而针对重大新闻,有时还需要多个媒体一同采写,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多方位报道来生成融合新闻。如果以融合新闻形式展现,即各个媒介分别派记者去现场采取适合自己媒介报道的信息,随后各个媒介可以交换自己和他人所需的信息。而针对新闻内容的播发顺序,则以手机报先摘取精炼——广而告之,以一对一的形式有针对性的传播,打造广泛的信息网。同时附上详见的网址、电视播发的频道、时间段、和报纸对此深度报道的版面位置,使得受众可以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事件本身。然后网络以图片信息配以文字解读发挥其快速的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配合手机报,让广大受众了解这一新闻,同时网络也可以作为受众意见回馈的收集平台。也附上其余媒介对这则新闻的不同形式的报道位置。而电视则要给受众呈现整个事态的经过,给受众以很强的场面感。广播则以音频信息为主,附之以专家解读。最后报纸则走深度分析路线,帮助受众深刻剖析事件的本质和影响。总而言之,在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各个媒介都要做到的是,选择最适应其报道的新闻,可能是一则完整的新闻,也可能是一部分,在以往媒介关系的基础上,减小媒介之间竞争所导致的信息丢失或重复。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
三.建立“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现实路径
然而这样的一个新闻中心我们应怎样建立呢?融合新闻要求的是多媒体形式,即针对于一则新闻,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一应俱全。因此与其让一家媒介去培养那种能具备多种信息设备应用能力的“背包记者”,莫不如建立一个本身包含多种媒介的新闻中心。具体途径有两个:一是可以由多家媒体合并,例如像坦帕新闻中心;另一种则是由一种媒介开办出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网站、电视台或手机报等的其他媒介。就像《大河报》、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的《常熟日报》,都办起了和自己平行的门户网站,建立一种“报网联动”乃至“报网台联动”的融合新闻的生产平台。而这样一个平台,如果经过系统化、部门化以后,就会成为一个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2】而这两种途径,不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说,后者都具备较大的可行性。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种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在具有现实复杂性的中国,是否可行?其实,我国是具备滋生并形成这种“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土壤的,并也已经有了萌芽和实践。例如说像《广州日报》,在2007年6月,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滚动新闻部。”○32008年3月,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编辑部”○4成立。常熟日报于2008年12月办起了常熟新闻门户网站,生产出了“报网一体”架构下的融合新闻,2010年又融入了手机报。在2009年两会期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和奥一网等十多家媒体以融合新闻的形式报道了两会。2009年7月1日,人民日报扩版,成立了新闻协调部。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四个“I”项目的成立,包括电子报纸、电子杂志、数字信息屏、手机报。上海文广集团将桑格电视台聚集成一个统一的新闻采编平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浙江移动在线推出了数字报纸——《浙江手机报》。在武广铁路的拆迁报道中,《广州日报》、《南方日报》、以及各大都市报和晚报共同营造了一个信息联动的局面。通过不同报道体裁的联动,实现了党报、日报、都市报、新闻网等不同传播方式的联动。另外,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指出,从传统的报刊新闻到被视为新媒体成果的网站新闻、手机新闻、电子报纸和杂志,以及基于RSS的聚合新闻、基于web2.0的博客新闻等等,都是孕育培养“融合新闻”的土壤。因此不难理解,融合新闻的飞速兴起,必将会使得作为其承载载体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出现与繁荣。结合目前发展阶段来看,如果没有“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这个大的外延去承载融合新闻的采集、制作与传播,那么融合新闻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只能停留在各自为政的竞争大于合作的模式上,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系统的运作,而不能实现采集、编辑、加工到内容、功能、形态的真正融合和资源共享。
而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驱动因素无非是以下三个:第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设备的完善;第二经济利益的驱使;第三,社会效益受众市场的分众化○2和集中化。而在我国,这些因素也都明显的存在,因此以上的萌芽与实践,包括同一类媒介的联动实践、全媒介的联动实践,还有已经出现并逐步兴起的新闻采编平台等,都是“全媒介联动中心”没有经过系统化、部门化的雏形。因此,当我们整合了各个媒介,将它们汇集于同一信息平台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媒介的组织架构与工作关系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运作,在媒介载体性能和传播方法上分类化,在新闻内容方面多样化,以及传播客体方面的分散化与集中化。
四.“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积极效应
对于传播主体,在新的采编流程下,增强了传播主体本身的竞争力。新闻中心本身就拥有多家信息传播媒介,在新闻采集和传播方面汇集了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优势。在公众多样化需求的今天,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和服务可以提高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实现报道力度和报道效果的最优化,所以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传播主体本身的竞争力。再者,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应用,也提高了传播主体的社会公信力。因为最后呈现的是多样化的新闻产品,为此受众便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受众的可接受性,增强了传播主体的社会公信力。并且,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应用,使得引导舆论和获取新闻线索都更加便利。由于扩大消息来源,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降低了各个媒介在获取消息上的成本。【4】
对于新闻本身,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建立,更改以往信息内容局限于信息载体的弊端,本着最大程度发挥信息价值的原则,以载体自主选择最适应其报道模式的新闻,这样一个方法取而代之。新闻从“平面新闻”变成了“立体新闻”,新闻资源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对于传播客体,则使得受众可以自主选择新闻,在信息传播方面先分化再聚合。【5】将不同喜好的受众分类,再将具有同一喜好的受众集合成群,增强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同时综合了网络媒介的优点,增强了互动性。受众可以在网上留言发表意见,而随后的报纸或者广播则可以针对受众的意见进行全面深入的解答分析。另外,受众还可以接触到最接近于信息原貌的新闻,比如说通过网络的链接,阅读了解具有相同性或者相似性的事件,通过横向对比或者纵向对比,来了解这一类事件的共同特点。而报纸也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信息数据库○3的方式,来辅助自己进行更深度的分析与解读。【6】(作者系吉林大学文学院)
【注释】 :
1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2 分众化是顺应市场分流、以读者信息需求差异为变量对市场进行细分的一种营销手段。旨在给我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信息。
3 其主要职责是与报纸采编部进行沟通,只要有新闻发生就可以随时在集团的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滚动报道。
4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全媒体内容产品集群。以报刊出版为主业,核心业务、成长业务、新兴业务梯次配置。核心业务是主打本地市场的3张报纸——《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成长业务包括1报——《华夏酒报》,2刊——《37°女人》、《优格》,以及其他多元文化产业项目;新兴业务是以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形成一个全新的业务方阵——新媒体集群。
5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敏婷、金冠军:论文《融合新闻趋势下的新闻报道》,《今传媒》,2011年第12期
【2】俞益民:论文《报网一体架构下的融合新闻传播——常熟新闻网的实践与思考》,《新闻记者》,2010年第9期
【3】蔡 雯:论文《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与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5期
【4】佟欣:论文《融合新闻如何重塑传媒公信力》,《传媒观察》,2010年第6期
【5】黎娜:论文《从受众视角看融合新闻的特点及发展》,《青年记者》,2009年6月
【6】Stephen Quinn and Vincent F. Filak, Deitors (2005) Convergent Journalism:An Introduction,(p.17),Elsevier Inc.